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研究力量薄弱
多数种子种苗基地科研力量薄弱,科研人才匮乏,难以提高种子种苗服务的辐射能力和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
(1)种子种苗繁育需要技术支撑
调研中发现种子种苗基地专业从事栽培、育种、加工和新药研发的高级人才奇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加工储藏等技术推广困难,种植水平亟待提高,亟需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支撑体系。
(2)市场尚未形成,运行机制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运行机制不明确。需搭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究平台,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等基础研究工作,积极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化药材种繁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种苗生产规范化水平,满足中药材生产发展需要。
为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快速发展,建议:
(1)重视种子种苗繁育的研究
从目前研究基础、研发人员配置、基地所具备的生态条件等各方面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成功繁育,技术难度较大。以三七为例,目前育苗都是专业性七农自留种,育苗已成为独立种植产业的一个环节,而三七为三年生作物,遗传稳定的优势种子筛选需要多轮实验,科研周期就要近十年,经营主体很不愿意投入相关研究,所以种子种苗繁育存在重基地建设,轻科学研究,种子种苗质量标准、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工作滞后等问题。
(2)推动种子种苗基地科技联盟建设
为建设好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交流繁育基地建设经验,逐步建成名贵道地、大宗常用及稀缺濒危中药材种子种苗规范化、规模化的繁育基地,2014年5月成立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科技联盟,以加强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相关科技工作进行的集体攻关,从产业发展角度共同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发展,使繁育基地成为“科研的支撑,标准的主导,示范的带动,服务的规范”,云南省可以以三七为重点品种,率先推进三七种子种苗科技联盟示范建设,促进云南省中药材产业规范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
(3)加大种子种苗科研投入,鼓励优良种子种苗选育
科技是建设现代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科技就没有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中药材质量的提高。我们应加大中药材优良种质资源的科研投入,设立药材种子专项资金,扶持良种选育和推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良种子的选育、提纯、复壮工作的开展和良种生产基地的建设,并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价格制订上保障“良种能卖好价钱”,从而引导药材种子种苗品种向纯正、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鼓励、支持产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与种苗生产农户、合作社建立利益共同体,发挥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整体优势,从资金投入、科研开发、农事生产三者的协同、联合中,着力打造药材种子产业链,提升药材种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