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市场现状

3.茯苓的市场现状

我国三大主产区干茯苓年需求量达3万多吨,茯苓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野生茯苓很少,市场上99%的茯苓均为人工栽培。我国茯苓栽培经历了探索期、规模栽培期、引种推广期,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规模化种植。因为茯苓主要在松木上培植,所以茯苓的栽培种植需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规范菌种,目前各地有40多种茯苓菌种,使用较广的有“5·78”菌种和“湘靖28”菌种,需要实施菌种的地方和行业标准加以规范。二是解决木材资源短缺难题,据测算每年需要15万吨松木用于栽培茯苓,但我国森林资源紧张,需要针对茯苓菌种退化、产量低、质量差,栽培与加工技术落后,农残、重金属超标,产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物利用度低,药用价值开发程度不高等问题,要想实现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栽培技术。

云南茯苓产区以楚雄、普洱、保山、大理等地为主,种植时间是谷雨至夏至45天范围内,这段时间环境气候条件最为合适,鲜茯苓产量质量较好。茯苓种植生产依据丰富的松树资源,结合各地的扶贫工作和实际松树更新指标,以小规模零散性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多在50亩以内。在各地林业、科技等部门的策划监督下,形成了规模化零散性农户种植。每亩用松树资源8~10吨,亩产鲜茯苓2~3吨,亩产茯苓商品250~350千克。一般农户出售鲜茯苓每千克2017年在7~9元,2015—2017年5.5~11元,价格波动较大。经过多方调查2017年全省鲜茯苓产量为3万吨左右,其中本地加工供应本地药厂和饮片配方消耗1万吨,其余部分调往湖南怀化的靖州地区(据湖南靖州茯苓种植生产协会提供云南调供580车,每车在30吨左右),加上安徽亳州调走的鲜茯苓,云南全省调出产量在2万吨左右。因此,云南由于松树资源丰富,茯苓种植面积,产量比较大,但都以鲜茯苓形式调出,云南的茯苓产品加工是突出薄弱环节。

目前以药材茯苓为原料的饮片有茯苓、茯苓粉、茯苓破壁饮片等类型,据米内网统计,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茯苓饮片销售额为30747万元,较2016年20859万元增长9888万元,增长率47.40%。在茯苓系列饮片中销售最好的是由中山市中智中药饮片厂生产的茯苓破壁饮片,其销售额为6953万元,增长率199.16%,市场份额22.61%。我国城市零售药店茯苓饮片TOP20厂家中,云南省有3家企业,为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云南养尊堂生物科技和云南向辉药业,其产品均为茯苓粉,2017年度销售额合计5919万元,市场份额19.44%。2015—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茯苓饮片销售情况如图33所示。

图33 2015—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茯苓饮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