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龙胆产业发展建议
(1)产业特点
云南是滇龙胆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目前滇龙胆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优良种质资源的缺乏成为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以龙胆作为原料,生产的以龙胆泻肝丸为代表的含龙胆药材的中成药产品多达180余种。龙胆除作为药材外,还可用于保健品及化妆品等行业。但目前云南滇龙胆产业主体依然集中于产业前端,以供应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发展思路与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以创新品种、技术引领、品牌塑造为抓手,以民族药为突破口,打造滇龙胆全产业链,全面提升资源价值。
① 制定落实滇龙胆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强扶持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政策环境建设,把滇龙胆产业发展纳入产业结构调整的范畴,制定相关的种质资源保护、税收等扶持政策,对专门从事滇龙胆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在建设用地、种植用地、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依托现有基地,鼓励产学研结合,提升滇龙胆名、优、特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动滇龙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② 加快科技研发进程,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发挥科研平台力量,加强滇龙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尽快突破滇龙胆良种缺乏、产品开发滞后的产业瓶颈,加速滇龙胆产业发展。
(3)发展重点
进行滇龙胆全产业链的打造,促进滇龙胆产业可持续发展。
① 培育滇龙胆优良种源,提高滇龙胆种植效益
优良在种源是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与农作物相比,滇龙胆的人工驯化栽培时间较短,种源混杂,致使其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制约着滇龙胆种植业发展,限制了滇龙胆种植效益的提高。通过滇龙胆种质资源收集及筛选、培育,可获得滇龙胆优质种源,从而明显提高产量及品质,在保障生产的滇龙胆药材的一致性的同时,稳步提高药农种植效益,促进云南省滇龙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② 推进滇龙胆野生抚育生态种植模式,保障滇龙胆药材品质
云南省是滇龙胆人工种植的主产区,滇龙胆适宜生长在海拔1900~2500米的向阳生地或荒地生长,禁选熟地(杂草过多、影响龙胆草的生长)。滇龙胆适宜生长环境为荒山荒坡,且适宜生长的海拔较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常见农作物难以生长。因此滇龙胆人工种植,不与农作物争地,是特别适宜进行野生抚育栽培的药用植物。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前提下生产的滇龙胆,不仅品质优良,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滇龙胆种植的综合效益。
③ 以民族药为突破口,重点支持滇龙胆系列新产品开发
滇龙胆为彝族药,在民间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核心功效研发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挖掘开发民族、民间祖方、验方,促进滇龙胆系列产品研发。滇龙胆功效成分研究应涵盖全株,对其花、叶、根进行全面利用。
兽药研发:基于滇龙胆显著的抗菌消炎功效,以滇龙胆非用药部位地上部茎叶为材料,开发用于动物的兽药。
化妆品研发:基于滇龙胆抗菌消炎功效,在化妆品中添加滇龙胆,可促进皮肤痤疮等皮肤病的恢复。如民间用滇龙胆水给小孩洗澡,可治疗幼儿湿疹。
绿色生物农药研发:基于滇龙胆抗菌消炎功效,以非药用部位如茎、叶、花等为原料,开发杀菌剂或杀虫剂,应用于蔬菜、水果等生产,绿色环保。
饲料添加剂研发:滇龙胆药效成分龙胆苦苷可直接促进胃液分泌,显著增加胆汁分泌量,从而增强消化功能。在长期的生产中,农民发现,将滇龙胆茎叶喂给牲畜,能够增强牲畜消化,减少病害。基于滇龙胆促消化功效,以滇龙胆非要用部位为原料,开发饲料添加剂。
龙胆酒及饮料研发:基于龙胆具有明确的保肝功效,在烤酒过程中添加滇龙胆,不仅提高酒的风味,更能起到保肝护肝的保健功效。以龙胆花作为原料,开发相关饮品。
(4)保障措施① 政策保障
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将滇龙胆作为云南省重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打造。由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滇龙胆产业发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
② 技术保障
依托现有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完善的滇龙胆产业创新研发体系,引导加大科研投入和新兴技术应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③ 经费保障
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金应加大对滇龙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滇龙胆产业链后端即新产品研发的投资。由产品研发带动滇龙胆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