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生产“后继无人”问题严重
中药材生产大多是小农经济,主力军是农民,生产关系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多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使用的劳动工具大多还是祖辈留下的简单工具,只有在平原才有机械作业。近三十年的城市化,青壮劳力进城了,留守在药材生产战线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儿童,后继无人问题严重。
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建议如下:
(1)尽快制定和完善中药材种植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云南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养殖还不够规范,栽培技术落后,使得药材种子、土壤、农药及药材采收、加工、储藏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难以有效实施。为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完善和推进中药材技术规范、标准。如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无公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投入施用(水、肥料、农药等)操作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制定中药材种植环节的生态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技术标准;制定人工种植、养殖和野生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规范及标准。
(2)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八化发展”中药材
黄璐琦院士指出现阶段,中药材生产应当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提高科技有效供给,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推进中药材生产“八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从源头夯实中药材质量。“有序”即依据中药材道地性原理,全面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安全”即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和污染,强化绿色安全生产,保障药材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有效”即一方面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为宗旨,确保药效,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药农的经济效益。“八化发展”,即: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信息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管理法制化。
(3)认真贯彻执行《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明确提出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2018年12月18日下发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坚决执行,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力强、规模大的中药材企业集团,创响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材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