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及种植概况

2.资源及种植概况

草果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温度17~19℃、年平均降雨量100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85%的阔叶林中。国内外草果主产区主要由四大片区组成,一是红河片区:其中绿春、金平、屏边和元阳县等地是主产区;二是越南片区:第一主产地是老街省;第二主产地是安培省,还有莱州省,均在首都河内以北;三是文山片区:马关县到麻栗坡县一带是主产区。四是滇西片区:包括保山腾冲、德宏盈江和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等地,以及临界的缅甸八莫一带。

草果始载于公元1505年元代的《本草品汇精要》,其曰:“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味辛,性温,气之厚者,阳也。截诸般疟疾治山岚瘴气”。明代《本草纲目》也记述:“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梭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蟊之气,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草果原产于越南,在云南的栽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位于文山州的马关县因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农户多,在当地经济中的贡献突出,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草果之乡”称号。马关县的草果山、草果林、草果箐等村名皆因原有草果而得名。另外,红河州的金平县也因栽培面积较大,草果质量较好,被称为“草果之乡”。

表24 草果在我国主要分区域

历年来国内生产量满足不了需求,每年都得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相当的数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近年来需要发展的63种紧缺中药材之一。随着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实,中药材市场的放开,社会需求量急剧增长,草果快速发展起来,种植地区开始由云南的东南部和南部迅速扩展到西南部和中部,并进一步扩大到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特别是云南,在过去的2余年间,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包括迄今尚在持续的两次大规模快速发展,云南草果主产区由原来的文山州的马关、西畴和麻栗坡县,红河州的屏边、金平、绿春和元阳县,逐步发展到保山地区的腾冲市,德宏州的陇川、盈江县,普洱地区的澜沧县,以及玉溪市的新平县,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临沧地区的耿马、云县等地。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国90%以上。

表25 草果各个主产地近年来产量与预估表(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