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产区向非道地产区转移

1.道地产区向非道地产区转移

道地药材源自特定产区、具有独特药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内生产才能保证其优良的品质,这是中药材管理通过实践经验摸索出的规律。理论上中药材如需异地种植,建议经过三代繁殖,并验证其疗效好、可靠安全才算引种成功,才能规模化异地移植。当前的现状是:农民种植药材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相对轻视质量、疗效等问题,非适宜种植区有时也盲目引种、不断扩种,从而造成药材道地品质变化。如“文山三七”曾单价近800元/千克,亩产干品150千克,每亩毛收入超10万元,引起全省大规模种植,2014年全省资源普查发现,除怒江、迪庆、昭通外,13个地州均已种植,与道地原产区相比,相关药材质量需要进行科学比较。

目前,药材作为新的经济作物,相比常规农作物收益更显著,且药材种植仍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利于管理、实现收益。近年地方政府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扶贫脱贫产业的重点项目,传统道地药材产区发生了明显变迁,外衍的新产区不断出现,致使中药材种植失控,处于盲目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