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的市场现状

3.白及的市场现状

历史上白及是中药材的小三类品种,用药量并不是很大,关注度也不高,主要以中医配方和民间使用为主。据普洱市白及种植协会和云南农业大学调查统计:20世纪50年代市场用量仅为160~280吨,到80年代也就320~420吨。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中医药领域的新品种新制剂的研究进展,开发了一大批以白及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制剂,生产企业对白及的需求量大增。以白及为主要原料而生产的制剂成为了医保目录中销售量较大的品种,如胃康灵、快胃片、白及颗粒、冲剂、胶囊、白及糖浆等中成药在医院和药店非常畅销。又是云南白药、葵花药业、仁和药业等大型中药企业的重要生产品种。医药、食品、化妆等传统行业白及原料用量大幅攀升。进入21世纪初,白及用量达到500~600吨,2006年白及需求进一步加大突破了1000吨,2007年达到1500吨,2010年用量突破了2000吨,但到2014年都在2000吨左右波动,2015年起由于白及用途进一步拓宽需求量达到3500吨,在超高价位的剌激下,人们蜂拥无序采挖白及野生资源,导致白及商品的锐减,种植白及商品没有跟上,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白及种植一般要三年可以采挖,2014—2015年种植的白及陆续进入采挖期,2017年云南白及产量已经达到2000吨以上,价格开始下行,价格的回归也必将带动部分以白及为原料的制药企业恢复生产,满足医药市场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白及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医药行业,还由于白及胶具有特殊的粘度特性,其他行业也对白及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石油行业工业将其作为稳定剂、增稠剂、润滑剂、乳化剂、保湿剂,烟草行业将其作为烟头的粘合剂,轻工业将其作为染布用的作色剂、橡胶制品、高级陶瓷等产品中;使白及原料需求量大幅攀升,原料供应出现短缺。白及价格也从2001年的每千克10元左右起步,2004年达到50元,2010年突破100元,2013年3月涨到530元,到2015年一路上升每千克800~1000元,2016年更是上升到1200元左右。2017年由于白及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云南种植白及部分进入采挖期有一定产量,到年底价格已经回归到每千克500元左右,预计2018年起随着前两年大规模种植白及进入采挖期,白及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价格将进一步回落,在2019年价格可能回归到200元左右,将使白及种植生产进入可持续利用发展轨道。

据米内网统计,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销售白及饮片销售额7258万元,较上年增加830万元,增长率12.91%。在白及饮片TOP20厂家中,安徽惠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销售额最高,达491万元,增长率28.43%,市场份额6.77%;其次为安徽孟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销售额374万元,增长率166.63%,市场份额5.16%。2015—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白及饮片销售情况如图38 。

图38 2015—2017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白及饮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