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及概述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为历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及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甘露聚糖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白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白及除了被加工成饮片直接用于处方药外,更被广泛地应用于复方中成药以及工业上。目前已经开发并生产的白及成药产品有:白及胶囊、复方烧伤喷雾剂、血管栓塞剂、开胃片以及用白及胶粘部分制成的白及代血浆;工业成品有乳化剂、悬浮剂;白及还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近些年在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也被得到广泛应用,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过去白及药材商品市场货源供应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野生资源,多用于中药配方和民间少量习用,是一个用量不大的三类药材品种。随着白及中成药品种的开发,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其他行业的开发应用,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对白及的原药需求量在2千吨左右,而全国的产量已不足500吨,在三十年间药材单价上涨了100多倍。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基本枯竭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2015—2016年许多制药企业和饮片厂家都面临着白及货源短缺,白及中药制剂停产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有些厂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改用其他品种的白及来代替正品白及,但毕竟都是野生资源分布零散,生长又慢,难以满足药厂的需求,随着不断高价位的延续,人们争相上山采挖白及,致使白及野生资源基本枯竭。
2014年普洱市玉林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从省外引进优良白及种源进行组培繁育,规模化推广种植。据调查2016年底云南白及种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2.8%,使云南白及种植在全国率先形成规模化种植。2017年云南各地州都有人或种植企业加入到白及药材的种植行列中,据统计全省白及种植达到800户左右,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开始有产品批量上市,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价格开始回落了,商品质量数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白及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全国白及商品供销商开始聚焦到云南,从普洱市几家白及种植主要大企业销售来看,去年云南白及商品有70%左右销往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