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玉”的名词含义
(一)“相”作为动词在“相玉”的意义。
相玉,指的是仔细察看玉石材料。古代对玉料的初步了解阶段,叫“理璞”。白玉雕刻界在日常生活中管玉料叫“料子”,所以有的地方也习惯说成“相料”。寿山石雕中对材料的观察分析叫“相石”,或“审石”。这里的“相”读作“xiàng”,第四声。《说文解字》:相,省视也。《说文解字》还提到:“《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或许,古人了解地况先从植被的“木”来察看。这也是原始的地质地貌学经验,通过了解树木可以推断水文、气候、地形、土质、动物生态等环境。与察看玉石何其相似?“相”字,是很有意思的汉字。“目”和“木”两个字组合而成。在《殷墟文字类编》中的甲骨文,“目”字的位置在“木”字的左、右、上、下的都有,好像全方位的察看“木”。
《看看》 寿山石 何马 作
(二)“相”作为名词在“相玉”中的意蕴。
作为名词时,有表象、外貌、外观、姿势、地位、现象等意思。宰相、吉人天相等。而禅学却主张“不着相”,即不执着于表象。《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刹那品第六:“此中相者,谓: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意识得者,名之为声、香、味、触、法,如是等我说为相。分别者,施众名显示诸相,谓以象马车步男女等名而显其相,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名分别。正智者,谓观名相互为其客,识心不起不断不常,不堕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我们通过表象的“相”来了解事物,也要借助“相”作为载体来传达。而目的却不是“相”,而是借象寓意,要了解和要传达的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意。意,才是源动力。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这点思想准备对从艺者是至关重要的。关乎未来创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三)当读作第一声“xiāng”的音时,就是名词,“相互”的意思。
“相”字引用在察看玉石,相当于和玉石相互交流,互相沟通某种能量或信息。
可见“相玉”不仅要眼观,主要还在心识。完成相玉的过程是全身心的综合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