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诗性的作用原理

三、玉雕诗性的作用原理

雕刻语言是人为的,玉石的材质语言也是人的一面之词,人在这里似乎都是主动的。那,为什么“诗性”是“语言互相交流的本性”呢?这是世界万物共生共衍的存在原理表现。下面这个作品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欣赏翡翠作品《蜂花相应》前,先提出两个问题:蜜蜂为什么采蜜?花为什么会引蜜蜂来?这道理一般人都明白,这是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由这两个问题延伸在人和玉上分析,人和玉之间的关系有没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呢?放在整个生态共衍的大系统中来看,世界万物之间都有关系。

下面这首诗为翡翠作品而作,却说明万物相成的道理:

蜗篆新晴岭上云

春风拂水涣波文。

游蜂采蜜花传粉,

梦蝶成周石运斤

蜂花相应》 2013年

注解:

①蜗篆,指蜗牛爬行时,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如篆文。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会有危险。蜗牛喜湿,雨后觅食呼吸新鲜空气。

②岭上云,爰引南北朝·梁·医学家、文学家陶弘景诗句:“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后以“岭上白云”作为美的意境用于篆刻印文、国画等。

③春风拂水涣波文:《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明·王世贞《归太仆赞》:“风行水上,涣为文章。”

④游蜂采蜜花传粉:比喻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的生态共衍关系。游蜂,指飞来飞去的蜜蜂。唐·韩愈《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⑤梦蝶成周:援引庄周梦蝶。

⑥石运斤:典出《庄子》匠石运斤故事,后有“运斤成风”的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这首诗营造的场域跨度颇大:

1.视觉跳跃性强。

(1)从极微小的蜗牛一下子到岭上的云天。视野在高速、高倍率的变焦中快速转换。

(2)色彩呈现在作品上有黄色的蜜蜂、琥珀色的蜂蜜、绿色的叶子。诗歌里有:蜗牛色彩、泥土色、花的色彩、山色、白色的云、水色、蝴蝶色、朦胧的梦境等。

(3)构想出的质地如,气状的云、透明的水、粉粉的花和蝴蝶、蜜蜂、油油的绿叶、黏稠的蜂蜜。

2.场域瞬间向多维度发散信息。

(1)空间上的信息:三度空间表现在蜗牛到岭上是上下方向;风吹水面在水面铺开;蜜蜂采蜜是内外连通。异度空间表现在现实到梦境。

(2)时间上的信息:雨过天晴有时间(翡翠的光泽滋润,如刚出水状),风行有时间,采蜜有时间,挥动斧头有时间。而梦却打乱时间的节奏,梦境不受时间限制。

(3)嗅觉的信息:蜗牛联想泥土味,花香,蜜香交汇而成的嗅觉气场。

(4)感觉的信息:蜗行悠哉,风吹凉意,花香醉心,嫩叶手感,蜂蜜黏稠等。

(5)听觉的信息:轻柔的风声,蜜蜂嗡嗡振翅声、挥舞斧头声等

3.从具象到幻象的转换,具象的蜗牛、蜜蜂到梦境里的蝴蝶、庄周。

诗用平水韵中“文韵”,韵脚为云、文、斤。后两句是一对对联。以上罗列材质语言所承载的大量信息。说明解读能力和传达能力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作品的诗性可以给其他意会留出更多的解读。诗性是体,语言是用。

注释:

[1]李前佐.小学生诗性思维培养方法初探[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12):2.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第175页.

[3]《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4]《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为楚国人,后世传“和氏璧”“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