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系列展

五、系列展

系列展为一个主题的多件作品、多次、多人作品的联合展览。如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上海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联合主办,周正宇教授策划的“玉之东西”系列展,历经6年。

还有一种是一个主题的多件、多次的个人作品展览。

2014年5月24日至31日,于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举办“玉之东西·当代玉典”——中国当代玉石创作艺术精品展。

2018年9月于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举办的“石不相瞒”何马玉石作品展。

2021年3月11日——2021年4月26日举办的“玉之东西—— 齐家文化与当代玉文化的对话”展。

玉·见系列展:

2017年11月11日至2017年11月26日,由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杨明策划的“玉·见未来——中国当代学院玉雕邀请展”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举办。

2021年10月23日至2021年12月2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钱亮策划的“玉·见迭变——中国当代玉质媒介艺术展”于深圳珠宝博物馆举办。

(三)对境展

根据展陈环境的客观条件来策划的展。体现环境与作品的对应效果。

1.符合环境要求的多人作品联合展览。

2.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作品展览。

如邱启敬的“大迁徙”,作品几千个摆放在寿山石产地的寿山村,还请乐队来,阵势浩大。每个作品都是“大写意”,所有的神态都是信手而成的。每件作品都是“大迁徙”这一件大作品的个体细胞,是活细胞,因为每件作品都有表情。而作品是动态的,是与寿山石有关的艺术行为展示。如果去找哪个“细胞”刻得好,那显然“太小看”这件“大作品”了。这里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遐想。

《大迁徙》 邱启敬 作

2016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内展览的“洞观石万象”,展览以作品图片为指示从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门口,引导到八楼,再从电梯口沿着封闭式的通道,引导到主展厅,通道两侧的墙上全是作品图片分类张贴。当你走进主展厅门口的那一刻,才发现里面竟然是暗的、空的。只有四面暗色的墙壁透出亮光的空洞,于是人习惯地循着光亮走向空洞,原来每一个空洞里都有作品。

“洞观石万象”现场展览图片

以下几个个展都属于对境的方式,作品和环境、主题合为一体。

2012年4月/“2012融古汇今·长安塔大展——何马寿山石雕刻展”,融古汇今是主题,西安长安塔的一层到八层展示的作品,从古代到现代,每层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不同门类,不同作者的作品,到了九层是“何马寿山石雕刻展”独立空间。

2016年1月的由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主办“物我同构·何马雕刻艺术展”。“物我同构”是主题,展馆在生态环境优美高端社区的一间套房里,表达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构成关系。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指导、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的“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为期两个月,2020年7月24日至2020年9月16日。分为福州的文脉中心“三坊七巷”,福州寿山村的“中国寿山石馆”两个展区。

由同济大学图书馆主办2018年9月“玉之东西·当代玉典——(何马玉石作品展)”,图书馆的“闻学堂”为展厅,按学习的顺序和程度来分区展示玉石作品,作品的内容与学习的内容是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