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时代诗意般地到来

三、玉器时代诗意般地到来

(一)诗“兴”对比“化”

诗意是文化的神魄,诗性是文化的精魂。诗歌是文化的一种表达。

欲讲玉文化,总要由石文化讲起。

“人类早年经历过漫长的石器时代,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就提及‘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石头使人类拥有了最初的工具和武器,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潜意识中对石头抱有敬重之情,由此而衍生出了对石头的崇拜,顽石被赋予灵性和神灵色彩。这一现象在民俗传承中十分普遍。如唐五代开始盛行竖置“石敢当”用于镇鬼压邪,保佑太平。”[1]

“‘石敢当’也作‘泰山石敢当’,属于中国民俗文化,置于路口、村头以镇邪防冲。在玉石名称中,最吉祥,最有福气,最有文化的当属寿山石。寿石,一直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2]

地处中国东海岸的福建省福州市,地名皆以“福”字当头,“寿”字开端,福海为据,福州承载。寿,久之意,名副其实。明·张凤翼于《灌园记·开场家门》一文中写道:“华屋珠帘,寿山福海,别是风烟。”所以“寿山石敢当”是八闽大地的“泰山石敢当”,是文“化”“石敢当”。

有联为颂:

“天生五彩名称寿;

身在三山本是福”。

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外三山、里三山,古代这里是修身养性的蓬莱仙境。欧冶子在屏山铸剑,何氏九仙在于山修道,乌山也称道山。这是里三山。外三山则更大了,弘一法师在鼓山涌泉寺发现极其珍贵的《华严疏论纂要》。鼓山涌泉寺是虚云老和尚出家的地方。福,是修来的。

《寿山石敢当》 2000年 何马 作山秀园石:33cm×16.5cm×46cm

“福”字在福州话中是“仄声”,这是中古时读音。现在都变成“普通话”了,就成了“平声”,所以作为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普通话,也是时代化。寓意平平安安的。“福中有寿,寿中有福”。福寿文化,封禅在齐鲁泰山,流传“泰山石敢当”。享福在福建左海,创作“寿山石敢当”。

(二)人比人,要比文化

文化的概念还在继续拓展。《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就是改变的意思。首先由“人”自己变起,独身一人倒还好。一旦两人一起,一切都要变,因为性情不同。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也知道通过不同角度来比较着看自己,人比人,人比他,这样为了推己及人,推己及他。还为这种“比较看法”创造出几个文字。如下图,两人相随,把人并列一起比较是“比”字;两人背离,反方向比较看是“北”字;两人倒置,乾坤扭转,颠倒着比较看如“化”字。

诗歌得有人听,否则何须“赋、比、兴”?似乎可以对应上面的古文字。“赋、比”之后才“兴”。“比”“北”之后才知道怎么“变化”。

文字,就是画出纹理来表示,找条理、找规律的高度总结体现。图文化在天,天文化;在地,地理化;在人,文明化;在玉,人格化。好石,叫“玉化”。《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诗意般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事实上诗意本来就在,只是没有激发出来。玉石焕发文采,万象纷呈。雕琢直抒胸臆,诗意盎然。

(三)从石器时代到玉器时代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行,全国各地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大国工匠又在东方崛起,全球性的新文化现象即将合成。

近几年加入玉石雕刻的人员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具有艺术院校背景的艺术家加入。玉石不单是以载体,或材料被运用,因玉石而关联的事物同时连锁响应。人文结构在重组,生态意识在加强。同时美术院校引进玉石雕刻专业,新的理念激活古老技的灵性。玉雕犹如时空置换般登上课堂展现光彩。

那些标志着石器时代的石斧,无论是天然形成,还是人为制作。无论是月尾石[3],还是戈壁玉。无论是来自“玊洞”[4],还是来自四会的玉雕手。无论是红山文化,还是良渚神器。无论是和田润,还是罗甸白[5]……在这信息化的时代里,全都数字化。盘古开天的“石斧”信息化,可以破解各种传承的基因密码,可以破除所有迷信和神秘。

从石器到玉器经历着漫长的文明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诗歌时代、书法、篆刻……一个个时代的文化标签,标记着文明的目录不断加载着。

玉器时代到来了。

一斧开天地

文明烁古今。

器成标代著,

玉振发新音。

注解:

①汉 ·刘熙《释名·释用器》:“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玉器时代》 2020年 何马 作
寿山月尾石:17.6cm×7.6cm×15.5cm
黑檀木:12cm×11.5cm×24cm

注释:

[1]:寿嘉华.观赏石学基础教程[M].地质出版社,2006.第3页.

[2]:李祖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

[3]月尾石,寿山石种之一,色彩主要有紫、绿两种,分别名为月尾紫和月尾绿。

[4]辽宁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玊洞”二字为清·光绪年间刻在汉白玉石额上。

[5]罗甸玉,产自贵州省罗甸县,与和田玉一样以白色为主,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当地尚存石器时代的玉制品。

《同声相应》 2012年 何马 作
寿山善伯石:10.3cm×3.1cm×8.7cm
芙蓉石雏鸟:0.8cm×0.8cm×1.8cm
木:10.4cm×6cm×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