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的构思设计
1.放松幻象,自行构思。
反复分析玉石的形状、质地、透明度、颜色、纹理、重量、光泽的状态,是设计和构思的前提。没有这个经历,很容易把玉石当作雕塑材料。
领略玉石的材质魅力。细致,认真、专心地享受其中的愉悦美感,直到这感觉逐渐发挥作用。可能产生联想,可能在脑海浮现图像,静静观察。同时也可能生出非愉悦的其他多种感受,也一样品味它。观察它激发什么样的情感。看好材质后,也可以闭上眼体会这两种心理反应,整理反观内视的幻象,任由它具象化。
2.不要着急切割、挖脏、去绺、去皮。
这个过程先放在设想中过几遍。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往往在这样的思维缓冲时成就的。
设计贯穿在因材施艺中。“因材施艺是我国历代艺人在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中的实践总结。它既指出了工艺美术在创作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工艺美术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必须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质地、纹理、形状、色彩以及制作方法而施以不同的艺术加工,巧妙地融合为和谐统的艺术整体。同时,工艺美术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价值规律对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和制作中因材施艺,就能做到用料得当,省工省料,使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统一。因此,因材施艺是我们进行设计和制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作为玉雕工艺品,原材料贵重,种类繁多,色彩复杂,形质各异,所以,因材施艺就显得尤为重要。”[2]
3.作品主题决定设计。若没有主题的设计,不妨把玉石的材料美当主题。
4.设计有思想固然令人敬重,但莫让思想扰乱设计。设计的思想不一定为思想来设计。
5.设计是尽可能要完美地结合玉石的天然美和造型美。
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深入材质的内部,出现新的情况,常常随时做出调整。这时设计也随机调整。出现临时改变主体内容、改变设计方案的情况是常见的。
了解玉石的光泽和质地,设计还要预测磨光效果。
6.玉雕设计不是个人行为,是多种因素中作用下促成的,包括玉石、社会需求、气候环境、情绪等因素。玉石的天然面貌表示早已“设计”了一部分。人为的设计与构思,只是某种思维的延续与变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来就没有创造。设计只是在某种基础上的思维编造、信息改造、自我意识锻造的思维活动历程。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迁就玉石来设计。若不明白这道理,现在就应该开始明白。
注释:
[1]许正龙.雕塑构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工艺品雕刻工[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