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触类旁通
刀触是玉石造型的基本单位。由此作为基点向外作发散性思维活动,有助于多维度调节自己接触玉石及外界事物的反应。
触:即接触。我们接触外界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产生反应。佛家称之为“六触”,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前五项为感官接触的对象,“法”则是反应,和“意触”对应,属于认知和意识判断。对应玉石的感受如下:
眼触:观察料形、色彩、纹理、光泽、造型等,应对之法是因材施艺。
耳触:聆听不同质地的材料所碰撞的声音,以此来鉴别材质,利用材质硬度和韧度来设计。
鼻触:嗅气味,如蜜蜡。感受香味带来的创作启发。
舌触:玉石的味道用于制作使用的器具,不同的材质成分影响口感、水质。如茶具、酒具、储水用具等。
身触:玉石的手感,如光滑度、肌理质感、润度、温度等。
意触:对上述五种接触的反应和利用。所以“意触”也是感触。
比如感触玉雕的特性,玉雕的构思、设计、雕琢、欣赏、把玩、收藏等,都符合玉雕的材质特性。也可以说正是玉石的特性吸引着收藏和利用。玉雕的特性包括:玉雕造型、色彩纹理、质地、味道、光泽、肌理质感、综合美感等。
属于视觉范畴是:玉雕造型,色彩纹理、光泽等。
对听觉有作用的是“质地”。质地坚硬的玉石在撞击中发出美妙的声音。在相玉时,有时也常借助敲击分析音质来断定材质的密度。《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说文解字》认为玉有五德,其中“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讲的是听觉方面的。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智慧的方法、方式。
《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圆润美”和“刀触”没有矛盾,而且是绝佳的互衬。
注释: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尚玉昌.动物的模仿和玩耍学习行为[J].生物学通报,2005,(11)
[3]孙亚丽《左传》易筮“《艮》之《随》”解卦之再诠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年.01期。
[4]刘焕章.刘华章雕塑作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