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意象化
2025年09月26日
第七章 玉雕意象化
本章通过探索玉雕意象的产生原理,为玉雕意象化表现铺垫意识基础,提供玉雕创作的理论参考。
玉雕意象化,指的是在玉雕艺术表达的意愿物象化。玉雕的内容历来都是承载着人的美好意愿。玉雕的造型训练不像现代美术造型训练,从素描写生的具象开始,而是直接参照装饰化的吉祥图案摹刻。装饰化、符号化、抽象化的图样也是从写实的形象逐步演化而成,这是意象的一种发展方式。上古的玉雕图样看似装饰性很强,如红山文化的C形龙,良渚文化的玉器,战国时期的各种玉璜等。不一定都是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再现出来,有的可能是从巫术活动时产生的意念中提出形象,再通过玉石材质表现出来,这是又一种意象的发展方式。艺术造型的目的是立象以尽意,人先有“意”,而后用眼去“相”,找出相像的来归类,通过命名而定“名相”,通过雕刻来仿像,通过思考而认为是艺术现象。在认知的不断变化中,对“象”的需求也产生变化,有的喜欢具象,有的喜欢装饰,有的喜欢抽象,有的喜欢写意。其归根到底都是意识的作用,可见所有象,无论形象、表象,还是现象都是意象。
意象是心理反应的产物,也是心理活动的表现,意象化是心理活动。本章正是着意于动态的变化中来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