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读本》简介
《古代汉语读本》这本书是由.马汉麟著创作的,《古代汉语读本》共有111章节
1
出版说明
津沽大地,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文称盛。 津沽有独特之历史,优良之学风。自近代以来,中西交流,古今融合,天津开风气之先,学术亦渐成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
2
《古代汉语读本》导读
吴云 马汉麟(1919—1978),江苏泰县(今江苏省泰州市)人,著名语言学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位辛勤的园丁,一位杰出的学者。马先生在古代汉语...
3
编辑附记: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吴云先生于2019年8月30日驾鹤西去,闻之不胜悲痛。吴云先生是卓有成就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撰著及编纂了《陶渊明论稿》《唐太宗全集校注》《古...
4
序
汉麟去世已经两年多了,重检遗编,伤怀难遏。 《古代汉语读本》这部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人编写的读物,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很好,说明是一部简明适用的教材。现在由...
5
前言
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大学中文系一、二年级同学初学古代汉语提供一种简明适用的读物,大学文科其他各系同学和社会一般读者也可以用来作为学习文言的参考书。 在编写这本...
6
目录
出版说明 《古代汉语读本》导读 一、马汉麟先生的生平及建树 二、《古代汉语读本》的内容及特点 编辑附记: 序 前言 绪论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是古代...
7
绪论
...
8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有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勤劳、勇敢的人民。我国已经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劳动人民在这几千年当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
9
二、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全民性。也正因为这个本质的特点,语言才有存在的价值。社会在不停地发展,语言就不可能不发展。因此语言...
10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了独放异彩的灿烂的文化。党教导我们,批判地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丰富和发扬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所必需的。古代汉...
11
四、本课程选择教材和组织教材的原则
选择教材,我们坚持了政治标准第一,语言标准第二的原则。由于历史的局限,许多古典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封建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坚决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用历史观...
12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语言现象是复杂的,尤其是古代汉语,它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同学们上课前要预习教材,先有一个初步概念,听讲时不致感到陌生。上课时要专心...
13
第一课
...
14
语法
1词 2实词和虚词 3兼词 4判断句 5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
15
1 词
词是用来造句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字,如:“冠”、“履”。这叫单音词。也可以由两个字组成,如:“边疆”、“罔两”(水神)。这叫双音词。也可以由三个字组成...
16
2 实词和虚词
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词分为很多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有实际意义的词叫实词。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四种。 ...
17
3 兼词
在古代汉语中有为数不多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个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思和作用,我们管它叫兼词。它的读音一般也就是这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 (一)阳货欲见孔...
18
4 判断句
在汉语里,有一类句子的谓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的,这类句子叫做名词谓语句;就其内容来说,这类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一个判断,所以又叫做判断句。 下面我...
19
5 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代汉语里,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句法,就是在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助词“之”,这个“之”字是用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说要使这个句...
20
课文
1.子①温而厉②,威而不猛③,恭安而④。(《论语·述而》) 【注解】 ①“子”是古代男子的美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称“子”,如老子、孔子;有官爵的人一般也称“子”...
21
第二课
...
22
语法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 3“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23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位置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在古代汉语中,否定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法。现在我们分别从下面两种类型的否定句来...
24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
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第一,在古代汉语中,疑问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这也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法。例如: (一)孟尝君...
25
3 “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把宾语从动词或介词的后面,提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加助词“之”、“是”等来标志,这也是古代...
26
课文
1.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③。遇诸涂④。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⑤:“怀其宝⑥而迷其邦⑦,可谓仁乎⑧?”曰:“不可。...
27
第三课
...
28
语法
1直陈语气——也、矣、焉、耳 2停顿语气——者、也 3疑问语气——乎、与、邪 4反问语气——哉、乎、邪 5测度语气——乎、与、邪 6感叹语气——哉、夫 7祈使语...
29
直陈语气——也、矣、焉、耳
直陈语气,陈述一件事情,而不带疑问、测度、感叹或祈使等任何特殊的语气。在古代汉语里,直陈语气可以不用语气词,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30
2 停顿语气——者、也
在一个单句或复句的内部,在允许间歇的地方,用一定的语气词来表示语气未完而略有停顿,这叫做停顿语气。停顿语气可以分为“提顿”和“顿宕”两类:所谓“提顿”,是说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