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位置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在古代汉语中,否定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法。现在我们分别从下面两种类型的否定句来讨论这种句法。
第一,动词前面有“不”、“未”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它一般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一)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
在“子不我思”这个句子里,“不我思”就是“不思我”。因为这是个否定句,动词“思”的宾语“我”是代词,按照上述规律,“我”字放在“思”的前面。
(二)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庄子·知北游》)——“中”,心里。
在这个例子里,“欲告我”是肯定的,宾语“我”虽是代词,但是放在动词“告”的后面;“不我告”是否定的,宾语“我”是代词,就放在动词“告”的前面了。
(三)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盖”,大概。
在这个例子里,“盖有之矣”的“之”字是代词,指代上文的“力不足者”,它充当动词“有”的宾语,因为这句不是否定句,所以放在动词“有”的后面。而“我未之见也”的“之”字也是代词,并且也是指代上文的“力不足者”的,它充当动词“见”的宾语,但是因为这句是否定句,所以就放在动词“见”的前面。
第二,以无指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前面。
什么叫无指代词呢?古代汉语有“莫”和“无”等字,当它们在句中分别充当主语的时候,意思是“没有人”或“没有东西”等等,这种用法的“莫”和“无”,我们叫它无指代词。例如:
(一)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上》)
(二)〔臣〕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高祖本纪》)——“相人”,给人看相。
例(一)的“莫不仁”、“莫不义”意思就是“没有人不仁”、“没有人不义”;例(二)的“无如季相”意思就是“没有人赶得上你刘季的像貌”。这种用法的“莫”和“无”都是无指代词。
这类否定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三)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人了解我啊”,它是以无指代词“莫”作主语的否定句,动词“知”的宾语是代词“我”,所以放在动词“知”的前面。
(四)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莫之养”的意思是“没有人养活他”,“之”是代词,指代上文的“老父”,充当动词“养”的宾语,因为这是个否定句,所以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但是,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也有放在动词之后的,例如:“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这反映了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