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大学中文系一、二年级同学初学古代汉语提供一种简明适用的读物,大学文科其他各系同学和社会一般读者也可以用来作为学习文言的参考书。

在编写这本书时,我们考虑到:如果单讲一个文言语法的体系,会使读者念起来感到枯燥,而且许多问题势必会跟现代汉语语法重复;如果仅选注一些文章,作些句法、虚字的注解,又会把句法和虚字的问题弄得很零散,不易掌握。因此,我们确定这本书以文言语法里的重要问题为纲,分为十课。每课包括语法和课文两部分,这两部分有机联系,互相呼应。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使读者既能及时巩固所学到的文言语法知识,又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常用词汇,从而提高阅读一般古书的能力。

语法例句和课文教材大部都选自先秦两汉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较大的古籍,如《论语》、《孟子》、《左传》、《史记》等书,但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语言标准第二的原则。

为学习方便起见,语法例句估计读者自学有困难时,都附以必要的注解或译文;各条课文教材的注解,则包括词语的诠释、虚词用法的说明和特殊句法构造的分析;生字注音,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用。

课文教材一般都加解题,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作出分析和必要的批判,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课文。不过,我们希望读者注意一点:书中所选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如所选的《论语》、《孟子》的材料一般是代表了孔、孟思想中的民主性一方面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孔、孟的思想全是好的。其他各书也是一样。

本书各课均有课外练习资料和语法练习题,附于书后,供读者作练习时参考使用。

编者在编写本书时,曾广泛参考过有关文言语法的著作,并引用了其中的一些例句,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本书在文言语法某些个别问题的分析和解说上,则不求与已经出版的著作尽同。谨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并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

一九六〇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