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意动用法

4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这样一种用法,就是它表示当事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某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种事物。——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意动用法,下面分别讨论。

第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种意动用法的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当事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一)项梁然其言。(《史记·项羽本纪》)

(二)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释”,释放。

(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私”,偏袒。例(一)“然其言”就是“以其言为然”;例(二)“奇其言”就是“以其言为奇”,“壮其貌”就是“以其貌为壮”;例(三)“美我”就是“以我为美”: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常常见到。

第二,名词的意动用法,这种意动用法的名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当事人主观上把宾语所表示的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例如:

(一)友风而子雨。(《荀子·赋篇·云赋》)

(二)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传·僖公八年》)

(三)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例(一)“友风”就是“以风为友”,“子雨”就是“以雨为子”;例(二)“夫人之”就是“以之为夫人”;例(三)“客我”就是“以我为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上讨论了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里,同样一个词有时是使动用法,有时是意动用法,这必须依据一定的上下文才能识别。例如同样一个“小”字,是形容词,在下面两个例子里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一)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斵”(zhuó,ㄓㄨimg),砍削。

(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在例(一)“斵而小之”里,“小”字是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小”;在例(二)“小鲁”、“小天下”里,“小”字是意动用法,就是“以鲁为小”、“以天下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