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语气——乎、与、邪

5 测度语气——乎、与、邪

测度语气是说话人对一件事情表示将信将疑的语气。这种语气介乎直陈和疑问之间,它不要求对方予以证实。古代汉语常用的表示测度的语气词有“乎”、“与”、“邪”,常用的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有“其”、“殆”、“无乃”、“得无”等。在测度句中,语气副词和语气词经常前后呼应着用。例如:

(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道”,指孔子自己的政治主张。“桴”(fú,ㄈimg),木筏。

(二)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我听说过圣人不能用相貌来论断他,这大概是说的你吧!

(三)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

(四)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晏子春秋·内杂篇下》)“其”、“殆”、“无乃”、“得无”和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莫非”等相当,“乎”、“与”、“邪”和它们前后呼应着用时,译成“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