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疑问语气有关的句法

1 与疑问语气有关的句法

古代汉语表示疑问语气的句法,需要讨论的是有关询问原因的句法。询问原因一般是在句中动词前加疑问词“何”、“奚”等。例如:

(一)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哂”(shěn,ㄕimg),讥笑。

(二)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有的在句中动词前加“何为”、“奚为”等词语。例如:

(一)夫子何为不执弓?(《孟子·离娄下》)

(二)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

如果是强调原因的询问,可以改变句法,把询问原因的疑问词语从句中提到句尾,并且加语气词“也”或“哉”,再在原来的主语谓语之间加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让它作全句的主语。这样,询问原因的疑问词语便提升为全句的谓语,因此就显得重要了。例如:

(一)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离娄上》)

(二)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万章上》)

(三)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孟子·万章下》)这种用法的“之”字除了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外,我们不妨说它还有这样一种作用:即用来指明引起询问原因的行为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