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卫视”的战略实施

二、“合力打造卫视”的战略实施

(一)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1.注重内涵,实现广播电视集约发展[5]

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广播电视集约发展?浙江广电集团重点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整合宣传资源。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首先采取了整合七个广播电视频道。七手联合,共同营造主流思想阵地。提升了频道运营效率,发展速度迅猛。浙江广电内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实施“节目移植”制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抗击“海葵”台风特别报道中,浙江卫视、浙江之声两大新闻频道联动的“集团军作战”式报道模式,新闻大事《直击“海葵”》特别节目的报道,联手六省地面频道,全天八小时并机直播,统筹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在各类影响力大的事件、新闻、活动的宣传报道中,浙江广电整合统筹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资源,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实现宣传集聚效应。

二是聚合经营资源。在统筹广告经营上,先后制定,建构大客户统一服务平台,实现广告的集约经营。广播电视频道广告经营强化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分行业代理、组团式招标下发《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办法》《实物广告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在直属单位重组上,将原浙江省广电报、大众电视社和交通旅游导报等单位整合为一体,成立了浙江广播电视报刊出版总社。根据转企改制的要求,浙江广电响应号召,经过周密商榷,最终成立了浙江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新蓝网”“蓝巨星”“浙商”等出现,都是产业链聚合的产物。整合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探索“频道+公司”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浙江广电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不断涉及新的产业。浙江影视公司、浙江新媒体公司和好易购的出现,对于浙江广电的战略重组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融合管理资源。浙江广电依托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路,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了集团对人、财、物、信息以及购剧、版权等资源的统筹管理体系。人事管理方面,明确了频道、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出台了明确的考核办法,努力依托于绩效考核为导向。构建出组织人员队伍网络和人事管理例会制度,提升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提升集团人事管理新效能。实行企业会计制的财务管理方面,重点在于控制和降低频道运营成本,加强优质节目的制作力度、购买电视剧和办大型活动等项目的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的内部审计与核算工作。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检查力度,实现统一招标、拥有完善的资产购置于报废处理制度,全面进行“清产核资”。

2.注重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协调发展。

在这方面,浙江广电集团是这样做的:

一是宣传与经营齐抓。浙江广电集团提出了“导向金不换、收视(听)硬道理”的理念,坚持宣传与经营同时抓。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中心的首要任务,结合市场规律与媒体发展规律的变化,以“内容支撑向收视(听)支撑转变、再向营销支撑转变”的经营理念。从而把握量与质同步稳定上升、过去的时段营销概念往节目栏目活动营销转变,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进行转变。

二是规模与效益并重。集团始终坚持经营创收和财务管理两手抓。在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上大下功夫,向“百亿集团”迈进。财务管理方面,重视成本核算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经营效益,规划出一条效益型集团发展的路子。“突出重点、缩短战线、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走独有特色之路。提出“一主多元”的经营格局,立足稳定与广告业主,不断开发拓展电视购物、影视艺术、新媒体业务等支柱型产业,使得广电产业不断扩大,从产值呈成倍的增长。集团的经济效益方面,强化效益,成本控制严格,进一步完善综合财政、广告经营、宣传经费、节目购销、固定资产等五项制度条约。现已出台并实施的有三十多个管理办法。

三是眼前与长远共谋。浙江广电集团的重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浙江广电为了满足办公需要,先后购置新祥利大楼、时代大厦用于办公所用。注重节目播出系统,改造完成浙江卫视高清演播厅等系列举措。浙江省重点工程,浙江国际影视中心和浙江广电传媒大厦,投入50亿,面积达到45万m2足以证明是在谋划长远的利益发展。投资组建浙江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发展IPTV、手机电视和CMMB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业务,也是他们的重大战略。

3.注重品质,实现广播电视优质发展。

一是注重节目内涵,节目内容品质提升。浙江广电集团,为创作生产思想性高、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类节目,大下功夫,努力塑造与推进“中国蓝” 的品牌。成功创作出家喻户晓的“电视观众节”“浙江骄傲”、“风云浙商” 和引起电视收视狂潮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奔跑吧兄弟》等著名电视节目。同时稳步提升的还有电视剧产业,《中国1921》《十万人家》《温州一家人》等优质电视剧的出现,大幅度提升了浙江广电集团在全国影响力。尤其是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新创优栏目”大奖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梦想秀》,成为现象级节目历史上的一个标杆。

二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浙江广电集团员工约90%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的年轻骨干力量占50%以上,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不少于80%,是一支趋向专业化、年轻化、梯队建设合理的队伍。浙江广电集团非常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起覆盖基层、省内、国内乃至国外的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员工培训体系,与知名高校联合开设高级管理人员研修学习班,提供年轻骨干力量的员工,提供赴基层锻炼,赴国外进修的优越条件,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在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记者、主持人、编辑

三是提升平台品质。浙江广电现拥有一流的数字化演播厅,首批实现高清数字直播。同时拥有高清电视转播车、直播车等,在科技技术平台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浙江广电传媒大厦、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两大浙江生重大项目,给浙江广电的事业平台增姿添色。浙江广电集团推进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网络平台建设,整合有线网络,推进全面覆盖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的全面覆盖。同时积极构建光缆传接、卫星传送、无线传输等综合立体、安全可靠的传播覆盖系统,不断扩大浙江卫视、浙江之声和国际频道在省内外、海内外的覆盖范围。

(二)中国系列节目——现象级电视节目打造

1.《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

2011年4月开播的《中国梦想秀》是浙江卫视花巨资引进的综艺娱乐节目。该节目是一档当红的明星帮助平民实现梦想《就在今夜》,实现普通人对于舞台的渴望,明星协助其完成梦想的励志节目。然而第三季,该节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现第九季已于2015年2月25日开始播出,舍弃版权后的《中国梦想秀》,更贴近了平凡人的生活,助力去完成他们更为平凡的愿望。梦想大使、梦想助力团的出现,给该节目也增添了不少色彩。现分析其成功原因如下:

(1)梦想成真:草根精神的全民狂欢

《中国梦想秀》为普通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舍弃了一贯利用明星来造势的噱头,更能体现出参与该节目平民的草根性。尽可能保持参与者最纯朴、朴实的一面,不受到任何的外界因素所改变,最大限度地记录,展现他们的才艺。节目进行过程中,突出体现圆梦人的喜悦,促使广大电视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2)故事与惊喜:精英实力助力大众文化

《中国梦想秀》节目,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选手的才艺其实是次要的,更多的是通过该节目,看到参加该节目选手背后的传奇故事。才艺是真正润色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在很多人看来,电视节目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通常不相融合,然而《中国梦想秀》却改变了这一情况。周立波作为该节目的梦想大使,既是梦想的鼓励者也是评论家。

(3)标准化制作流程和敬业的工作团队

出彩的节目剪辑。因为节目的录制,采用的是“海量录制,精选播出” 的原则,在后期的整理和剪辑上,《中国梦想秀》遵循喜剧的结构性一叙述的逻辑性。节目录制过程中,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收录在内。参加节目选手背后的故事,以及叙述故事的悬念最后到每一个现场的细节,都是该节目的亮点。在节目筹备阶段,《中国梦想秀》强大的60多位编导深入祖国基层,去挖掘节目的素材。在全国24个中心城市每周进行路演,充分利用全国兄弟省电视台的渠道,在各地方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中国梦想秀》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努力吸收和消化后再进行创新性的创作,最后再进行自己模式的传播。坚持走“请进来、走出去” 道路,挖掘普通的传奇人生故事,演绎小人物的追梦精神。节目组在针对第三季全新改版后,新颖的节目内容与形式,颇受好评,当初花巨资引进的英国版权公司,派专人来到中国,商议购回版权的事宜,这也是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案例。

2.《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热潮:

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再度掀起了歌唱选秀节目的高潮。《中国好声音》引自于原版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在该节目的基础之上,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联手,结合中国本土的特征,制作出了这档引发新收视狂潮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大致保留了荷兰版的特色,融入了中国的元素,将节目的娱乐性和音乐性再度进行提升。2014年7月18日周五晚《中国好声音·第三季》CSM50城首播收视率高达4.369,刷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首播新纪录。节目播出后的《OPPO真声音》,在其影响下收视率为2.423。第三季的总决赛之夜,收视更是高达6.511的高峰,打破第一季创下的6.1的中国卫视频道综艺节目最高收录纪录。该节目的火爆程度,对于广告报价由起初15秒15万直接飙升至15秒36万。

节目创新原因分析:

(1)节目找到了明确的定位,配合强有力的宣传,励志做专业的音乐评论歌唱类选秀节目,以声音为出发点,回顾“声音”本质。

(2)节目组邀请的四位导师,均为业界影响力超群的知名歌者,引发的关注程度自然非同凡响。

(3)节目的打破原有歌唱选秀节目的评选模式,采用“盲选”和“双盲选” 的形式,使其节目形式公平且新颖,增添不少色彩。

(4)节目的配置尤其高端,节目投资成本高达一个亿,采用顶级的音响设备、LED屏幕等,甚至4把导师旋转椅都从英国空运而来,节目的制作水平也相当精湛。

每一期《中国好声音》之所以有如此精湛的呈现,为了确保全程录制不落下每一精彩的瞬间,现场利用27部摄像机无死角进行拍摄。《中国好声音》导师、学员、导演都不知道节目进行中会发生什么,为了保证效果,4个固定背对学员拍摄导师的机位,在导师转身前,对于导师聆听的过程,哪怕是每一个面部表情的细节都不容放过。转身过后,导师跟前的4个机位已经对好角度等待着他们。而学员出场前的细节,候室厅里家属的焦虑摄像机都一一进行全程跟拍,不会错过节目现场任何一个美妙的画面。国内,大多数电视节目采用“导播制”,看到哪有精彩的画面,再进行镜头转移进行采集,无意间其实错过了很多丰富的画面。27个机位的利用,使得《中国好声音》每一期能够采集1000多分钟的素材,通过后期制作出80分钟的精彩纷呈节目呈现给观众。成片与素材之比可达到130∶1,预估高出国内同类综艺节目40倍之多。

(5)与中国本土化相结合,原版引自于荷兰的《中国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结合本土化的特征进行包装,十分重要。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借中国人重情义作为切入点,选手们参加节目,融入情感的包装,使得《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添上重要一笔。《中国好声音》从平民视角出发,挖掘民间歌手,节目的内涵突显中国本土化特色。《中国好声音》大多数选手均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交融在一起的有情感和为音乐而付出的远大梦想。传递出为梦想而执着的正能量,使得大多数电视观众产生共鸣。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仅只是在其选秀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他对于当代流行乐坛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梳理,老歌翻唱等各种元素的演绎,使得《中国好声音》唤起了很多人的记忆和对于华语乐坛新的认识。

(6)从未间断的媒介宣传:该节目的成功繁衍出一系列与该节目相匹配的子栏目,因节目时长有限,众多未获得导师转身的学员,浙江卫视与腾讯视频强手联盟,制作出《重返好声音》的节目,该节目赋予广大网友双重体验,不仅可以观看节目当观众,还可以点击页面上的转椅,为喜爱的学员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