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新闻传播也概莫能外。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舆论场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更纷繁复杂,人们在充分享受海量信息之时,也饱受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扰。
在过去的20年里,广州日报一直扮演着中国市场化党报领跑者的角色,新技术的到来,既是挑战者,更是同行者,广州日报并没有把新技术看作是威胁,反而当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广州日报实现从一张报纸向一个覆盖全媒体平台的文化传媒集团转型的历史机遇。总结广州日报的发展,即为以平面媒体资源为依托、以创新网络媒体为突破点,以“新闻媒体” 与“媒体产业”为两大发展平台,把握导向大局创新内容形式。
1.以平面媒体资源为依托、以创新网络媒体为突破点
对于快餐式阅读的读者,广州日报以平面媒体资源为依托、以创新网络媒体为突破点,能更精准地实现内容传输与受众注意力的匹配,创造价值。比如报纸记者应用多元化形式呈现新闻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再次,新闻报道周期应由每天报道转变为全天报道,利用新媒体提高报纸的时效性。[16]
2.以“新闻媒体”与“媒体产业”为两大发展平台
大多数报纸在宣传和市场或者在专业和喉舌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通常无法取得很好的调和,无法形成张力,但是广州日报自上世纪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它既是一份党报,也是一份都市报,这样把党报与都市报结合在一体的案例,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目前为止也是绝无仅有的。对于探讨宣传和专业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广州日报是难能可贵的样本。[17]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党报,具有事业属性,其主要功能仍然是新闻宣传。在现行体制下,广州日报作为党报的主要宣传功能的性质不会变;但同时又要强化其产业化发展。
3.把握导向大局创新内容形式
地方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上情下达、沟通民意的桥梁和纽带,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负有宣传报道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地方党报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导向和大局,发挥媒体的特性和优势;要主动融合新媒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
(二)建议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是变化的技术基础,而碎片化则是结果。现在对于读者很重要的时政新闻,已经完全可以被政务微博替代,娱乐新闻可以被短视频等视觉化的内容所替代,社区新闻在朋友圈都有了。那么我为什么要看报纸?所有的报纸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报纸的信息和服务价值在哪里?
1.公信,永远是广州日报的核心价值
公信,永远是广州日报的核心价值。作为一份主流大报,权威、客观、公正要成为每一个铅字、每一行标题背后的度量标准。站在喧嚣的新闻现场,“最笨”的方法做新闻,那就是核实、核实、再核实。广州日报刊发的信息,代表着主流价值观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与判断。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发展,信息爆炸时代,国家重大事件出现,总会有无数的小道消息在网上散步,调查显示,人们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更会关注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的官方微博,因为在民众看来,广州日报代表的是公信力。
2.内容为王,渠道为先
平面媒体的竞争优势在于内容,这是不争的事实。生产出好内容,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报纸如何发展,做优质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都在争论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抑或是“平台为王”。其实这些说法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对于报纸新闻生产而言,内容好永远是最核心的东西。
纸张也许会死,但新闻不会死。对于正在面临的互联网的冲击,其实新闻都是给人看的,人脑相对于技术来说是相对稳定的,能够触动人的感情的东西也是相对恒定的。展望媒体转型发展前路,更觉坚守内容价值之必要。优质的内容生产,无论是在什么平台之上都是有价值的。[18]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各种新兴媒体渠道的兴盛,纸媒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同时还需兼顾“渠道为王”,构建其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3.服务要成为广州日报的鲜明特色
广州日报要做一份“贴心到教老百姓煲汤的党报”。把最优质最贴身的资讯最快速地传递到老百姓的手中,无论是关心民生政策,还是了解生活资讯,抑或听听股市评点,或者学学健康知识,都可以在广州日报全媒体集群中找到需要的东西。[19]
同时要坚持本土新闻。本土新闻始终是广州日报的拿手好戏,本土情怀更是广州日报与众不同的情感标记。寻味广州的大街小巷,驻足珠三角的厂房乡间,讲讲老广自己的新鲜事、说说街坊自己的心里话。如社区报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方式。社区报不仅局限于人们生活的小区,而是将社区报定位为“小区域报纸”,着重“小城镇化”元素。比如能否针对广州大学城办一份大学城报,服务20万人数的大学生。
4.技术为重,从细分领域构建数字化产品平台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决策等以数字为载体存在。数据将成为决定未来成败的根本因素,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新媒体是一种形态而不是形式。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正是符合时代特征,本质上就是数据处理。而传统媒体的软肋正是它的数据过去是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稀缺资源,仍处于凭经验、凭直觉去办媒体的传统阶段。
报业需要构建数字化产品平台,与现有经营模式、发行模式、内容模式的优化、提升和转型紧密结合,以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优势和内容、发行、经营资源基础为依托,寻找具备比较优势的细分领域,开发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新型信息或内容服务产品,构建包括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为商家和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细分领域商家和用户的有效数据库,逐步加载数字化、移动化、系列化的城市生活服务产品,逐步建立用户对数字化产品的使用习惯,逐步积累规模化的数字化产品用户基础。通过各项业务的整合,逐渐淡化纸媒在产品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其服务特性,最终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