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业集团的诞生及概况
2013年10月28日,在上海市委的强势推动下,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重组为上海报业集团(Shanghai United Media Group),成为国内最大的报刊集团,一举占据了上海滩报业的大半江山,迎上中国报业真正的拐点时刻[1]。此举意味着在各种新生媒体形态和媒体业务快速拓展的剧烈竞争环境中,上海率先启动了报业集团兼并重组的改革步伐,探索直辖市内“一城一报团”的区域发展模式。
(一)合并概况
上海报业集团(以下简称为“上报集团”)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重组而成,在整合过程中,上海的报业资源在政府主导下被统一配置,实现再分配。
原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10月9日,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为龙头形成“九报三刊一网一剧院”的布局,旗下有《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报刊文摘》《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学生英文报》《人才市场报》《时代周报》《房地产时报》《支部生活》《上海小说》《新上海人》、解放日报电子网络版、上海沪剧院等资源。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25日,由创刊60年的文汇报与创刊69年的新民晚报整合而成,旗下有三大核心业务群,包括由17家报刊杂志、1家出版社和新闻网站等组成了媒体产业群;由集团印务中心、控股印刷集团组成了印刷产业群;以音舞、会展、动漫和影视为主,组成了11家公司、1家剧院和1个院团的文化产业群。
在整合过程中,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房地产时报》也因房地产市场降温于2014年7月宣布休刊,国内读书类报纸的老品牌《文汇读书周报》也作为一个周刊被并入《文汇报》。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有《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等15份报纸,以及由依托于报纸而运行的新民网、文汇网、解放网和新成立的媒体项目网站澎湃、界面等组成的16家网站阵营,其中10家具有新闻登载资质,此外还有《今日上海》《新民周刊》等8份杂志,和上海三联书店、文汇天下两家出版社。

图1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二)合并动力
传统报业在各种新生媒介的冲击下已经举步维艰,上海报业集团的诞生正是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的创新之举,同时亦是行政机构舆论调控需求下大力支持的结果,此外,不可忽略的是上海作为直辖市简单化的权力结构所带来的地域特殊便利性使然。
报纸生存空间萎缩的困境是迫使上报集团合并的市场力量。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度渗透人们的生活,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指出“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悄然地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格局。传统报业的广告市场连年缩水、发行量不断下滑宣示着其营收能力的持续下降。根据CTR(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国内报刊广告自2012年首现7.5%的负增长幅度以来,降幅逐年扩大,2014年降幅更是由2013年的8.1%急剧扩大到18.3%,报纸广告市场难盼反转回暖。报纸运营能力、广告收入、发行量以及公信力等综合竞争力持续下降,报纸的未来出路亟待探索,媒体融合迫在眉睫。
加强舆论调控能力的要求是推动上报集团合并的行政力量。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就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全面系统的“8·19”讲话,在党和国家的全局高度上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作出指导,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工作要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上海率先应对,上海党委将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作为增强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重要手段,启动了上海报业集团合并计划,以“深化报业集团改革”的方式探索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
直辖市权力结构的特殊性是帮助上报集团合并的便利条件。上海作为国内四个直辖市之一,享有着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权力便利,从而避开了省、市两层权力结构的复杂和繁冗。在合并之前,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都只有省级“一个老板”,因此,合并过程中的产权归属、行政决策等流程大大便利,从而使得合并措施得以顺利开展。纵观国内,同样属直辖市的重庆,以及副省级城市深圳,早已形成了“一城一报团”的传媒格局;而广州、杭州、成都等省会城市虽然传媒业一直发展蓬勃,但省、市两级管理体系使得它们的报业集团合并的政策难度加大。
(三)合并意义
新闻集团总裁彼得·彻宁说过:“只要媒体实现集中与联合,不管利润流向哪里,准保你旱涝保收。”当今的世界500强无不是通过收购与兼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传媒业亦是如此。应该认识到,规模化汇聚的“G-I-C”(即集团Group-产业整合Integrated-联合大企业Conglomerated的缩写)模式,这是当今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10月,上海的解放日报社和文汇报社合二为一,这是为了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之举,也是适应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经营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形势的需要,此举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两大报业集团合并后,原来各自的发行团队和印刷设备,甚至包括融资储备和房产物业均可纳入统筹开发,通过有效配置来减少成本、增加效益。官方表述称,此举旨在“成立一个多媒体和全媒体集团”,力求整合资源,加强战略管理和资产运作,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诚然,上海现今已成功形成一报一台一网(一个报业集团、一个广播电视台和一个东方网)的传媒格局,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成功占据了上海滩报业的大半江山。
其二,合并同类,差异定位。上报集团组建后,迅速启动“关、停、并、转”计划,并依据“三大报”原本的文化形象制定差异定位方案,达成规模化汇聚的原本初衷。规模化汇聚的目的是整合资源,避免浪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汇聚和整合并非结构、形式上的简单集合,而是在集合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和优化,使联合系统内的各种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三,提高活力,自主发展。两大报业集团合并后,三大报的法人地位得到恢复,这意味着三家报纸需要对自家报纸包括版面、导向及报系一系列问题全面负责,但同时亦意味着三家报纸拥有了更高的自主决策权,这将大大提高各家报纸的活力,在延续解放系、文汇系、新民系三大传统品牌效应方面大有裨益。
其四,深化改革,配套发展。韩正在讲话中亦承认,两大报业集团合并旨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党报传统媒体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是“搭上新媒体这班快车”的举动。并且,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批准设立,这意味着上海需要更大的开放度来配套实现发展。文化传媒业属于城市基础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市委一手推动两大报业集团合并,有利于建立一个符合自贸区经济发展的配套新媒体体系,并从文化的角度推动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