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议
(一)第一财经媒体融合战略方面
1.媒体融合不再是单纯的全媒体融合,而是以用户需求为主的细分媒体整合
第一财经一直以“专业化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但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一财经不仅推崇“内容为王”,也要将“用户为王”纳入传播理念当中。在自媒体活跃的背景下,用户自主性的提高让大部分传统媒体“措手不及”,传统媒体不得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原本专业化的新闻内容生产也被社会化、非专业化所取代。所以,媒体集团在扩大市场占有率、整合媒体平台和资源的同时,应该以用户需求为主进行细分媒体整合,电视、广播、报纸、周刊、网站等几种平台合作形成几类组合,例如《第一财经日报》的策略性融合就是将报纸分别与网络、电视、手机、研究员等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充分运用其他平台的传播优势,契合平台定位,从而扩大传播范围,杜绝盲目融合,达到平台传播效果最大化。所以,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应将旗下所有平台资源进行交叉整合,而不是杂糅全部,从“多媒体”发展到真正的媒体融合,以“内容为王”“用户为王”为内容生产理念,才能有效提高行业地位、吸引更多受众。
2.建立以网络平台为技术基础,以大编辑部模式为融合机制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架构[32]
大编辑部模式最早使用于电视新闻制作,其核心是“设立作为整个频道大脑和神经中枢的频道编辑部,以频道为管理单元,协调选题策划,灵活调度记者,整体把握各新闻栏目对重大事件的报道”[33]。大编辑部模式相当于整个单位的核心枢纽,其要求编辑具有掌握、统筹全局的能力,各个部门都要在编辑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把握整个媒体平台的定位、内容与传播方式,这样能有效加强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合。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在实施媒体融合战略时,应在机制上设立具有统筹全局的职能部门,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融合策略,充分发挥大编辑部的优势,减弱采编部门的分治阻碍,吸引高端人才,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另外,以网络平台为核心技术基础是实行大编辑部模式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社会化媒体已成为大部分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第一步,网络媒体有利于各系统把握受众需求、提升受众对媒体的关注度。
3.建立“放权制”的权力扁平化融合机制
2015年5月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简政放权不仅适用于政府转变职能,媒体集团也应将放弃“集权制”,逐步减弱每级管制,这样能有效提高集团中各媒体平台的竞争活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第一财经媒体集团正在进行全媒体融合战略,重点措施就是进行创新合作,尤其是各平台、各集团之间的合作,做到价值共享、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媒体必须实施“放权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使每个媒体平台能“天高任鸟飞”,从而减少平台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第一财经资源整合传播方面
1.支持第一财经通过直播卫星扩大覆盖面,增强第一财经品牌的影响力[34]
频道上星意味着通过卫星、线路将频道传到千家万户,由于东方卫视已有一个上星频道,第一财经频道成功与宁夏卫视联合成立了宁夏-第一财经卫视,这项措施拓宽了第一财经频道的受众接触面积与效率,扩大了第一财经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第一财经频道成功上星也有助于推动集团内其他平台的发展,例如电视的推广有助于带动第一财经移动客户端下载量、第一财经网站点击率等。
2.推进第一财经经营性部分业务上市,进行资本扩张[35]
在全球媒体竞争愈发激烈下,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鼓励、吸引国外资源进驻中国,让中国媒体集团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摆脱旧体制,实现市场化和规模运营,不断提高传媒产业的社会化程度。资金问题是每个传媒集团的“通病”,第一财经频道和宁夏卫视合作之后成功上星,有利于推动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的部分业务上市,上市有助于第一财经传媒集团进行资本化运营,实现其产业价值链的战略布局,从而使第一财经传媒集团成为能够与上海、北京国际金融、政治中心相匹配的内容和咨询供应商。
3.争取获得主流财经媒体信息披露权,增强第一财经的专业权威性[36]
中国证监会以及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指定的媒体披露上市公司信息,通常指七报一刊,即《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已将其指定披露权利转给了隶属的《证券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具有信息披露权往往意味着媒体拥有该行业的“第一手资料”,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在新闻内容上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拥有的道琼斯中国第一财经600指数、第一财经中国经济圈指数系列宏观产品数据、基金市场数据等产品在业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如果第一财经传媒集团能够获得信息披露权,将增强其产品的专业权威性,提高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