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电与新型媒体集团建设
(一)认知“集团化”,做好迎接二次革命的准备
集团化管理是传媒组织对社会相关资源进行再次整合,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最大化的择优路径。就目前而言,备受行政化集团后遗症所困挠的主流媒体因其难以超越地域局限,传媒改革实为当下现实问题所倒逼,互联网等市场运作活跃的新媒体公司已开始发力抢摊市场利益分配格局。然而广东宽松开放的媒体舆论环境为广东广电参与全国电视发展产业、进行集团化的二次革命争取良好条件。不容置疑,广东电视媒体拥有最宽松开放的媒体舆论环境,由于批邻港澳地区,加上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力动员内地各省输送好节目援助粤闵之策,做好上星卫视的海外放送服务,与港澳台等境外媒体打好一场境外空中意识形态争夺战——广东电视观众因此可以收看到八个境外电视频道,开放的电视“天空”令广东电视媒体一直处于强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有效抵制境外电视附带来的西方新闻观念、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如何通过境内外电视文化交流提升自我,变压力为动力成为广东电视媒体的历史重任。在现有的宣传政策的框架内,以更开放的电视宣传理念和电视运营模式去应对挑战是广东广电宣传主管部门和电视机构的共同认识,这样,较为宽松的广东电视舆论氛围就得以形成,形式多样新颖、内容较开放的广东电视节目自然也较受各类新媒体渠道的欢迎。发达的平面媒体市场也为广东电视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在市场操作上以专业的分开取代实体与职业的分离,让传媒从产业角度实现个别的“点式”经营到动态的“结构” 型转变,走尊重意识形态的特殊产业的发展道路,也应成为未来媒体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的生存之道与发展特色。
(二)落实“数网化”,认清形势,居安思危
认清新兴媒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视频网站以其广大的覆盖面、影响力和高度的自由性和互动性对传统电视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是单靠垄断和固守用户可以避免的。通过分析外省同行可以看到,广东视频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新兴媒体,广东地面的省级卫视市场之争是跨地域的同行业竞争,电视经济发达省份的卫视不断挤压目前较弱势的广东卫视和省内各地面频道市场空间,作为构成当前各省电视经营最主要来源的卫视收入的减少,必然给包括电视新媒体在内的广东电视媒体产业投入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电视数网化的互联网技术平台特点,其竞争更是全方面和全国地域的,部分省外同行在IPTV和互联网电视方面的项目突破,已确立其在广东省的用户优势,这对广东电视数字产业发展形成了强大压力。广东广电应进一步利用好广东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和经济发达的优势,政策上与时俱进,体制上持续谋求突破动作,加速产业化改革进程,同时为节目创新创造机制制度上的保证,并强化了社会力量的介入,以及有丰厚财力的保证。观点认为,挤压的市场竞争让传统媒体的技术革新不得不从改变思路出发,即转为提倡用户观念,满足多样化与个性化,在进行细致、周到、全面地市场细分的同时,加快实现与新媒体、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三大新兴领域的有机结合[15],从而实现传统媒体由阅读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导向移至数据量应用活跃的转变,优化传媒行业传统的决策方式和生产方式。
(三)运营“平台化”,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媒介产业素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因此,“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介行业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在如今,这一法则应该有所突破。“产品为王”更能够体现当今市场竞争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分析现阶段广东广电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当内容质量的提升难以获得上行空间,或者内容要素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的价值度有所降低的情况下,载体和规则要素的优化整合、运作模式创新就变得更为重要。其实媒介产品的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对于产品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可见三者的系统整合所产生的合力则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一个成功的媒介品牌。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广东广电不仅要学会借力发展,更要抱团取火,不是防范式的抱团,而是真正敞开技术、内容、资源、渠道交流的平台。传媒业担当着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不应仅仅固守一亩三分地,从而一旦缺乏了传媒组织行为的融合、缺乏相关行业管制的突破,缺乏三网融合这一媒介融合的终端,一切皆成空谈。
(四)保证“特色化”:重新定位目标
特色化不是传统媒体持有“内容为王”观点走天下,而是真正转变思路,用互联网思维,以定位精准化为传播特色,从受众需求角度入手,融入内容生产,实际上需要的是产品思维。必须承认的是,广东广电从整体上收视超越境外媒体,是在政治上打了翻身仗,但今非昔比,港澳台已不足虑,但内地列强才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必须调整心态,从政治翻身仗打到内容和产品的翻身仗,重新从一线省级台定位出发,认准目标,打好与内地列强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