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集团发展概述
(一)发展历史
浙江日报作为浙江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5月9日。2000年6月,在报业集团化浪潮中,成立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简称浙报集团)。浙报集团当前拥有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38家,浙江手机报、大浙网、边锋浩方网络平台、“浙江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200多个,现有独资、控股子公司36家[1]。2011年9月29日在上海证交所成功借壳白猫股份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省级报业集团。
在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一系列挑战下,为了寻求更好的转型,浙报集团自2002年开始进行体制改革,使集团的体制、机制与经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2年8月,浙报集团出资成立了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报控股),建立了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两个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总编辑负责宣传业务、总经理负责经营业务的领导体制,在集团层面实现办报和经营的分线运行[2]。2003年7月,全国报刊治理整顿拉开序幕,根据整顿的标准和要求,县市报可以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浙江省有9家县市报加盟浙报集团。县市报加盟后,浙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首创” 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账”的体制贯彻实施到了县市报层面。在2009年,又成立了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积极推进公司上市,现有独资、控股子公司36家,经营业务涉及传媒及相关产业等。经过十几年的整合以及发展,浙报传媒在2011年终于成功借壳上市。浙报传媒的成功上市,不仅使得浙报集团提高了国有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成功上市之后,浙报集团也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通过投资、并购新媒体的项目和公司,快速切入新媒体领域。通过整合传统业务的内容优势和投资、收购标的的新媒体特性优势,以及双方在用户、渠道、广告客户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协同效应实现由传统媒体经营向跨媒体、跨业态经营的快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对于“转制”的内涵,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对新闻出版业“转制” 的剖析为:“转制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体制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要转制为企业;第二就是已经转制为企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由单一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多元企业体制,就是由单一的国有制转变为股份制。”概括起来就是“事转企”“独转股”。学者朱剑飞教授指出所谓传媒的“整体转制”,就是对传媒单位的法人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对纳入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传媒单位,明确其企业法人地位,获得包括出版权、播出权和经营权在内的完整权利,以实现内容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统一,作为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3]。整体转制的核心任务在于建立传媒集团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首要目标是解决集团层面企业法人主体问题。
在互联网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报业缺乏互联网基因,相关的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缺乏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及聚集大批互联网用户的平台和渠道。浙报传媒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2009年确立了“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并确立了“内部转型、外部扩张、孵化未来”三步走的转型策略。第一步,在2010年前后年启动了转企改制和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相关筹划工作,通过上市搭建浙报传媒资本平台。第二步,2011年发布了全媒体行动计划,通过五年时间投入累计20亿元推进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同时启动了中国首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建设新媒体研究、孵化的技术平台。第三步,2012年起借助上市资本平台并购边锋网络游戏平台,与腾讯合作创办”大浙网”生活服务平台以及一系列项目投资等。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实现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宏大格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报业经营也发生一定困难。而浙报传媒业正是抓住文化传媒业蓬勃发展的机遇,积极布局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转型背景
报业的转型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近20年的转型道路上,各报业集团都根据自身情况摸索了各自的转型之道。浙报传媒整体转制上市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报业面临新媒体的重大冲击。
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迎来的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整个传媒格局发生剧烈的变动。传统媒体的受众、内容、营收、影响力等一系列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传统媒体依赖单一广告收入的局面难以为继,新的商业模式有待探索。作为一家省级党报集团,如何巩固其自身的宣传舆论阵地并抢占互联网新媒体的有利地位是浙报集团在新环境下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媒体经营性资产上市,成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应对传媒格局变化、建设国内一流党报集团的必然选择[4]。
2.国家政策扶持数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大型国有报业集团的上市持支持态度。
201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联合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符合条件的传媒文化企业上市。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8月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了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5]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出版传媒企业也为IPO或者借壳上市不断努力。而国内资本市场上也有一批新闻出版发行方面的上市企业,如《成都商报》通过子公司借壳四川电器上市,与浙报传媒性质相似的上海解放报业集团借壳新华传媒上市。在已有相关案例的前提下,浙报集团也抓住发展机会,积极筹划转制上市。
3.拓宽融资渠道需要。
早在2002年,浙报传媒集团董事会就已提出“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指出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之间是相互融通、相互支撑的“伙伴”关系。报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广告营收不断下降,在缺乏其他有力营收渠道下,报业经营也发生一定困境,更不用说积极拓展新兴业务了。要实现报业的成功转型,缺乏资本的支持是难以实现的,而通过上市往往是最好的融资渠道。
4.整合集团内优势媒体资源。
浙报传媒通过借壳上市置入资产主要为浙报集团旗下报刊广告、发行、印刷和新媒体经营等优质传媒资产,其中报刊经营性资产又细分为综合类、专业类和县市报板块。集团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质资产的经济潜力,推进内容、介质、渠道等媒体资源的相互融合,通过将这些资产创新性组建成一家跨地区、跨媒体的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报业集团一方面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集团下各媒体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原本各地区之间的媒体间相互竞争,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在媒体大融合的背景下不利于集团的发展,因此通过整合上市之后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5.地方政府的支持。
浙江省新闻出版产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在全国地区排名中位列第三,可见文化产业实力之雄厚。为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加大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培养力度,浙江省政府先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意见和“122工程”计划。浙江省政府提出自2010年起的3年内重点培养100家文化企业,20家重点文化企业园区,20家文化企业上市。对有条件上市的企业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以及多层次、多渠道上市融资力度,鼓励实力企业借壳上市,尤其是省内企业异地借壳上市后将注册地迁至浙江。在此背景下,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上市过程进展顺利。
浙报传媒借壳上市而不是单独IPO上市其原因主要是双重审核下报业等出版传媒企业IPO上市难度大。当前,出版传媒尤其是报业传媒企业IPO实现障碍难以逾越,这是浙报传媒选择借壳上市的最直接原因。报业传媒推行采编、经营“两分开”模式,这就决定了报业类等传媒改制上市的特殊性,采编资产或编辑业务暂不能上市,只能以经营性资产上市为主。这样会导致拟上市主体与控股集团关联交易比例增高,同业竞争难以避免。而证监会对传媒IPO上市审核要求资产完整、业务独立、没有同业竞争以及关联交易。国有报业媒体大多是事业单位,肩负着宣传喉舌的使命,通过直接上市有一定的限制,而借壳上市则可以为传媒机构逃避一些政策限制,加快上市时间。
(三)战略定位
近年来,浙报传媒秉承“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以《浙江日报》为核心,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经营业务上,除了报业外,也积极探索新的盈利点,尤其是新媒体、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等,不断尝试多元化经营。通过不断的探索,公司确立了“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 的发展目标。这就要转变理念,确立用户中心理念,在确保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基础上,进一步集聚、发展和服务用户,以用户为导向来创新商业模式。而在过去,报业集团对于用户的概念仅停留在发行量上,仅仅进行新闻的传播和引导,而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便捷和有用的信息服务。另外还要积极拓展新兴业务,加快布局和发展新闻传媒、数字娱乐和智慧服务产业。通过打造新闻传媒、互动娱乐、影视三大产业平台及文化产业投资平台的“3+1” 大传媒产业。
近年来,加快实施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是浙报传媒上市后的核心目标。因此浙报传媒上市后,在完善和拓展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实行全国化战略外,要积极借助资本渠道进行新兴业务的拓展。例如发起成立浙江魅力新水乡发展联盟,用全媒体营销房产等。此外浙报传媒又加快构建以互联网用户为基础的智慧服务产业平台,重点推进”钱报有礼”社区电商、网络医院、养老服务产业和县市区域门户集群等创新项目建设。
(四)行业影响力
浙报集团当前拥有超过6.4亿的网络注册用户,4000万活跃用户、2000万移动用户。2013—2014年,浙报集团两次入选“世界媒体500强”,被评为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浙江日报》连续6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品牌价值近70亿元;《钱江晚报》八度荣膺亚洲品牌500强,十一度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的品牌价值超过80亿元,居浙江省媒体第一位[6]。浙报传媒入选上证公司治理板块,上证180指数及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并荣获“2014年度最受投资者尊重的百强上市公司”。当前集团总资产超过70亿,年营收超过30亿,产业规模在全国位居全国报业集团前列。在报业营收整体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浙报传媒保持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稳步增长。借助资本平台优势,浙报传媒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价值,全力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传媒集团。
浙报传媒还积极拓展传媒和文化产业投资,以东方星空创投公司为主要投资平台,积极整合资源,构建有利于浙报集团转型升级的传媒产业生态链。东方星空自运行以来,累计对外投资6.07亿元,投资市值达19.1亿元,先后投资了华奥星空、起凡游戏和唐人影视等,此外通过参与或者发起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的基金,积极布局新媒体产业。
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以及产业拓展,浙报传媒的主营业务也发生了结构转换,原有主要依赖报纸发行广告业务的营收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公司互联网业务利润贡献将首次超过传媒主业,而且公司快速形成了一个成熟、良好的互联网用户集聚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公司旗下拥有超过六百人的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而这为公司和集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