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多元化经营
集团重组改革,明确报业集团承担资产运作的责任,上海报业集团在开拓资产运作市场、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以提供报业主业经济支撑力的做法,对未来中央、省、市各级报刊重组为报业联合体或报业集团,从而强化财务实力,[3]巩固政治领导提供思路。
(一)多元化经营,形成报业背后财团
2013年,上报集团合并之初,上海市宣传部长徐麟曾对集团定位做出解读:“以统筹经营为主要职责,负责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以及国有资产经营、运作。今后集团将负责为三大报社及所属媒体提供相关的后勤服务等保障工作。”将所拥有的100万平方米物业面积、遍布上海的107家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城以及静态价值超过40亿的金融资产,转化为支持报业集团发展的财团,形成报业经济支撑力,推动其开拓新产业,文化金融地产、文化与新媒体产业投资管理两大平台被视为财团化的核心动力。
具体而言,文化金融地产方面,上报集团与上海国际集团双方将分别持股50%,合资成立上投报业地产管理公司,管理双方共同发起文化金融地产基金,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双方各自注入不低于25亿元的资产及配套适量现金,引入社会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文化与新媒体产业投资管理层面,报业集团发起两支产业基金,分别从事文化产业领域内重大项目的战略投资和风险投资。一为新媒体产业基金,募资规模10亿元,重点关注新媒体内容生产、产品设计和技术支撑环节的潜力型、成长型项目。二为文化产业并购基金,首期募集10亿元。并购基金重点关注行业整合,投资以中后期为主,关注全国范围内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业整合项目,以及媒体与娱乐相关产业。[4]
上报作为普通合伙人进入两支基金,充分保障基金投向与集团战略方向的匹配,并强调实现平台战略的关键为“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监管”,表明自身所处的控制地位,实质意图是利用两大平台更多地吸引外部资金。
(二)吸纳社会资本,打造融资平台
为实现早期投入资金进行配置资源,形成资产最终证券化,这样一条从“资”到“本”的循环路径,上报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打造新华传媒融资平台的决策。2015年2月,裘新在上海报业集团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统筹集团与上市公司新华传媒的产业转型……新华传媒发挥融资主体和并购通道两大功能”。从公司最近披露的2014年年报来看,合并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并没有大的变化,主要还是新华书店的相关资产和解放报业旗下媒体的广告经营权。[5]因此,新华传媒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将是全面转型为并购融资平台,实现集团的设想:通过直投项目及产业基金平台,以资本运作手段发展新兴业务,并逐步确定符合战略意图的新主力业务待新主力业务成熟后,注入上市公司以充分体现价值,兼顾财务回报和战略调整的双重效果。
其次,八二五新媒体产业基金作为创业孵化器,负责在集团内外用市场化的手段发掘、培育有潜质的项目和团队。八二五基金规模为12亿,重点关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及信息科技领域,在内容、渠道和消费等行业广泛布局,主要投向成长期企业,同时关注处于初创期但有成长潜力的优秀企业。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支存在目的是为上市公司新华传媒的转型发展起到一种支撑作用,定位则是联通创投界、创业界、互联网界、传媒界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资源合力,为自身转型寻找路径与技术的对接。[6]
2015年5月22日,上报集团成立“新媒体创业扶持计划”提供1000万扶持资金,面向集团内部员工开放,在孵化器产生交易的市场估值后,在集团与团队之间进行相对灵活的股权结构确认,该计划应是脱产于互联网思维与融资孵化战略的又一实验。
(三)推动“服务化”和“社区化”,布局线下垂直产业
基于上海城市定位与报业集团的资源和禀赋,进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上报计划布局线下垂直产业,围绕三个条件:增长速度快、市场容量大、有商业模式,目前瞄准的是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进而打通文化消费产业格局。
本土化不仅是顺势而为,也是上报所具的优势。上海养老产业市场巨大,而基于本地媒体公信力和报刊社区渗透力,发展养老院等社区服务的做法,被裘新视为上报集团转型的重大机会,目标是打造集健康、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养老服务品牌。我国媒体集团中,浙报传媒集团在这方面有了最为突出的实践成果,上报集团下一步是否会有所借鉴,也值得予以关注。
社区服务方面,上报集团目前有新民晚报2006年开设社区版,以及新闻晨报2009年低调展开社区圈地运动,至今已与8个街道合作推出了8张社区报。[7]依托深耕本地信息与文化资源市场的社区报产业,构建社区移动互联平台,开放机构、商户入口,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兼具公信力和个性化的社区服务类新媒体。上报集团通过资本收购的方式实现战略型控制:演艺、游戏、社交等。上报同时在票务、剧场资源和演艺经纪方面有所布局,并计划进一步整合内容版权、专业运营团队等核心资源,重点发展演出演艺、营销和衍生品,以及剧院管理等多种现场娱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