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度量衡之产生

二 度量衡之产生

度量衡之产生,说者皆谓由于律。其实律之长度空径,非度不能成立。律度量衡四者,盖同时产生者。故《虞书》称“同律度量衡”;《汉书·律历志》分《备数》《和声》《审度》《嘉量》《衡权》为五篇,除《备数》外,其余四篇,即律度量衡也。其述律曰:“声者,宫、商、角、徵、羽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其述度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其述量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其述衡曰:“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是律、度、量、衡四者皆生于秬黍。因黍生度,因度生律,因律与黍而生量与衡,此产生先后之程序也。宋司马光亦曾据此以驳范镇由律生尺之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