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刻本及传拓本之流传
2025年10月14日
五 覆刻本及传拓本之流传
汉魏刻碑之时、未有传拓之术,已如上述。但《隋书·经籍志》所载《一字石经》若干卷,《三字石经》若干卷,则为秘府相承传拓之本。知拓石之法盖始于石经,发明时期当在六朝,自后宋时发见汉魏残石,传拓之外,往往覆刻。今所知者,胡宗愈刻于成都西楼,洪适刻于会稽蓬莱阁,石熙明刻于越州。惟西楼本兼刻《魏石经》八百余字,蓬莱阁本似仅刻《汉石经》,越州本则仅刻《汉石经》之一段。洪氏著《隶释》《隶续》,并以汉魏两刻收入之。今日能明了宋时发见残字之原委者,赖有洪氏之书及其他宋人之记载耳。近年来洛阳所出残石,惟魏石经《尚书·无逸》《君奭》及《春秋》僖公、文公一碑,拓本流传尚多,其余皆为私人所藏,散在各家,拓本之搜集颇为不易也。《唐石经》在清乾嘉时,碑贾倚为衣食之资,近则传拓者少矣。《蜀石经》拓本向惟内阁大库中有之,自明讫清,零落殆尽,卢江刘氏集其残余拓本,影印流传,足称人间孤本也。《北宋石经》拓本,向传吴门薄氏藏四大册,山阳丁晏藏七经得三万余字。今薄氏本不知所在,丁氏本后亦归卢江刘氏。《南宋石经》不闻有传拓之者。《清石经》亦惟初拓本尚有流传。新拓本则未之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