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后世之继起
2025年10月14日
二 后世之继起
当熹平之立石经也,祗就立于学官之五经,各刻其一家之章句,而以诸家异同列为校记,刻于各经之后。此所谓诸家者,即学官所立之十四博士,皆今文也。其时古文经虽未得立,但其说已盛行,传今文者多兼通古文,故至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以应学者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二体列于古文之下以铨释之,世谓之《三体石经》。又以正始中立,谓之《正始石经》。其实汉为今文经,魏为古文经耳。当三体之立也,后于熹平不过六十年,所立之地又同在太学,范晔南人,未尝亲至碑下,故所著《后汉书·儒林传序》误以《熹平石经》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致启后世之聚讼。宋洪适著《隶释》《隶续》,录《一字石经》,其上有堂谿典马日等姓名,固早已辨其谬矣。自是之后,唐有《开成石经》,后蜀有《广政石经》,宋有《嘉祐石经》,清有《乾隆石经》,皆准熹平故事,踵而行之。惟《南宋石经》为高宗随时习字所书,其语辅臣之言曰:“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不惟可以学字,又得经书不忘。”故《玉海》所记,绍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先后颁发诸经写本,据以刻石者,五经犹未完备,其动机盖与历代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