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现状
什么是思想道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持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素养和品质,它好比人的灵魂,决定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解:一是思想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对辩证方法原理掌握和对辩证思维方法运用的水平,这种掌握和运用体现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特点和思维的理性化程度与逻辑性水平。二是道德素质,诸如学生的诚信表现和诚实可靠度、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品性;就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主要指学生的文学、艺术、历史、美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和素养。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方能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和人文素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水平如何?作为教育者,我们可能做了这样或那样设想。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通过对大学生的一系列调评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一)历史知识与素养
在课堂传授过程中,教师曾对“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几部”问题进行提问,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知晓的;在关于历史人物了解情况的提问中,教师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朱熹进行设问(问题为:“朱熹是哪朝人?”),结果只有不到半数的学生答对。在对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回答中,文史类学生的历史素养相对是要好于理工类学生的。但总的来说,在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情况的调查中,能够对具体历史知识有“多一些”了解的学生人数不多,情况是不容乐观。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所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
(二)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大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优先”的教育中,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如何呢?我们对学生的社会帮助意识、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是在承担社会公共义务和提供社会帮助方面,我们选择了“见义勇为观念”进行调查。在对“如果路见不平,您会如何选择?”问题的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帮助别人的,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此类情况主要应该由社会公共权力部门来管,尤其在许多见义勇为者受到伤害的事实面前,大多数学生选择“报警”,既给予他人以实质性的帮助,又不至于造成更大的伤害,既帮助了别人,又承担了公共义务。在问卷之外的访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认为大学生这种具有共性特征的选择是合乎理性的。
二是在关于奉献行为的调查中,我们选择容易做到的“无偿献血”来进行调查。一次也没参加过无偿献血活动的学生占了64%以上,参加过的不到36%,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样的结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三是关于团队精神的调查。团队精神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重要方面。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把集体主义观念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的长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下,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现实的团队精神又如何呢?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团队精神是重要的,而且认为团队精神是“很重要”的;但认为当前关于团队精神的教育是不够的。而从现实感受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属集体团队精神的评价总体上持否定态度。这就说明,一方面是团队精神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我们在团队精神教育方面是十分不够的。
(三)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品质。我们的调查围绕学生们对自身创新能力和他人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创新的表现来展开。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处和教务处都在不断推广各种各样的“挑战杯”系列、创新创业、中医创新等赛事,笔者所在的高校在思想政治课上设置有青春风采展示环节,意在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但从参与的结果看,除了明确认定自己有过“小发明”抑或“独创性见解”的大学生之外,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小发明或独创性的见解。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少数;二是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具有创新能力,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的是少数学生;三是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的大部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过小发明或者独创性的见解,而认为自己没有小发明或独创性的见解的学生与没有发明创造意识的学生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
我们认为,在一个极力提倡创新的氛围下,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有创新能力的,但对别人的创新能力认同度不高。另外,在对创新能力本身的理解上也存有一定的偏差。既无发明创造,亦无独立见解,却认为自己具有创新能力,这说明在大部分学生那里,关于创新的实际表现与创新的观念意识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针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调查上,学生们的选择比较分散,或财富、或权力、或真理、或幸福、或健康、或长寿等。这说明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追求上有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并非没有自己的价值选择。虽然这不能说明是价值的多元化,但也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追求上有了更多的自我选择性,这与素质教育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是个性化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育上的具体表现。
(四)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足的认识
在课上针对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缺乏认识问题的调查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这方面不足的反映也是具体的。大学生自认为当前所缺乏的主要素质依主次排序为奉献精神、创新素质、团队精神、人文素质、历史知识、思维素质、科学素养,但是最缺乏的素质似乎不是最应该加强的教育。从其最应该加强的教育来说,有超过65%的学生认为当前最应该加强的教育是思维科学的教育,其次是创新素质,再依次是历史知识教育、人文教育。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关于自己缺乏哪些方面的素质还不是很明确,对这些缺乏的素质,大学生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通过教育途径来解决的必要性。从惯常的思维逻辑来看,应该是什么方面的素质缺乏,什么方面的教育就应该加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素质状况,引导他们通过受教育的途径来培育这方面的素质是必要的,是应该进行专题性深入研究的。这也是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