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同学生党建工作融合的要点分析

三、红色文化同学生党建工作融合的要点分析

红色文化同党建工作相融合,就要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开展更符合现代学生生活习惯方式的党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加强对于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合进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让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处在大学时期的青年们提供精神指导,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理想,避免学生成为高知识、低思想之人,这也更符合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

(一)与时俱进

高校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在组织党建活动时,应当创新党建工作的展开形式,结合新时期的思想观念,深入调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转变,结合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对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行创新改造,与时俱进,让党建工作不再流于表面形式。在过去的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对于党建内容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过去,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导致基层党员参加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要针对红色文化的特性,加强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应用,适当地调整党建工作的运行方法。

(二)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红色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办者,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党建工作中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以学生视角作为出发点,能够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合进党建工作中。在开展党建工作时,高校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发性地探索红色文化中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内核;同时,也要结合当今的时代潮流,以学生喜欢的方法丰富红色教育形式,让学生乐于参加党建工作。当下学生社团的发展因时代的变迁呈现出新的多样化的特点,社团成员经常性开展社团活动,拓展活动形式,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往方式。通过学生社团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引领,将红色基因植根于学生心中,使社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跨地域流动是高校青年大学生突出的主体优势。来自不同地方青年大学生集聚在一所学校,他们是地方红色资源“走出去”的“宣传员”。通过高校联盟、各大高校青年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形式,从中组建起一支传承红色基因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党团班”支部集体、科研竞赛团队、学生实践社团在青年中的朋辈帮扶作用、榜样辐射作用,有力助推高校大学生成为弘扬红色基因的“活名片”。此外,高校青年大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广阔的实践平台,大学生通过在学术竞赛、课外实践活动中研究学习本土红色文化,关注了解红色资源及其发展现状,将助力高校大学生成为本土红色基因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力军,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

(三)打造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育人体系

提高党建工作同本土红色文化的融合程度,需要做的就是在校园中打造育人体系。首先,建设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撒播红色种子。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对河北红色历史和文化深入研学的红色宣讲团,人选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核心,不同专业教师群体合作备课,使红色基因自然地浸润到不同学科教学中去,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学生心里埋下红色的种子,并促其深根发芽,将红色基因传承与现实问题进行关联研究。强化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感化力和浸润力。其次,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接地气的河北红色文化实践课程,编撰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图”“文”“视”“听”融合为一体的普及读本。融合图片、文字、微视频、语音形成宣传材料,增强其技术性和趣味性,拓展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同时开展一批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连贯的红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专题报告、读书会、实地宣传和体验红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检验所学的红色文化知识,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中。为此,高校党建工作人员要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在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作为党员以及领导人员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力量

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已经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我国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人员要抓住这一特点,结合网络科技,运用信息技术宣传红色文化。高校可以在校园网页中增加红色文化板块,提高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利用校园微信平台,为学生展示党建工作的成果,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渠道,让学生能够更便捷、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了解学校党建工作的成果。高校应综合利用调度校园文化传播载体,从载体的选择到载体的矩阵安排,做到统筹规划设计,有效借助、合理规划利用各类校园文化传播载体,缩短高校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心理距离,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正确方向的物理距离上进一步拉近红色文化和大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无论是从视听感觉还是观看体验均获益匪浅,从而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熟识度和兴趣程度,达到在校园内立体传播红色文化的效果。

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象征,是近代以来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应主动把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特别是本土特色的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把象征着中国精神的红色种子深埋进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芬芳。加强红色基因传承事关重大,当下,如何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整个社会形成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风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