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改进,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寓中医药文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医文化里的伦理观,例如“仁”“和”“精”“诚”这些蕴含在中医理论中的人文智慧,是中医院校独有的宝贵财富。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应借助于中医药学理论和其人文特质这个重要的切入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二)加强中医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院校教育过分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精神和专业教学的脱节较为严重,导致学生职业观念发生偏差。毕业后的医学生对待病人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以及缺少对社会和患者的责任心,使得社会对医师群体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高等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博及医源,厚德载物”的职业精神的培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导与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功能优势进行系统的职业精神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精神教育的始终。这样,既能满足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学院校要求的体现。
(三)加强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培养教师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归根到底是由教师的能力决定的。这要求教师能够认真钻研业务,所讲授的思想理论既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讲述的理论在授课过程中充满信心,保持热情,用真心感染学生,才能真正教会学生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理论对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四)改革思政教育形式,完善思政教育的考核机制
1.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具有学校人文特质的案例、热点等问题进行讲授,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采用与相关学科以及专业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激发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2.全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考核
可将出勤、课堂表现、调查报告、论文、期末考试等环节纳入考核范围,成绩考核不再局限于课堂。
3.创建调查报告组和学习组
通过创建团体并进行团队评比,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团队成绩依据的是团队成员的表现,表现积极的学生,不仅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还会帮助团队其他成员。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比较消极的学生,在团队的压力下,也会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融入团体活动中去。这种团队模式既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教学效果较为良好。
(五)加强学校对于思政教学的关注,加大力度构建有利于思政教学发展的人文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整个中医院校人文教育的核心,其工作内容涉及各个部门的系统工作,学校领导应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关怀,切实改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条件,从办公场所、报刊资料、科研经费等方面一一落实。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的校风、学风,营造中医药学院充满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环境。同时,借助中医文化的先进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形式,通过讲座、校园网络等形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加积极地去拓展中医院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内涵,紧跟时代步伐的要求,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