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关注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上述关于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状况的表现学生们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认识及教育接受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就应该掌握他们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把握大学生是如何看待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诸如功能和作用、影响和效果等)、如何评价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应当把握大学生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

(一)大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关于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认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与人文素质基本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二是大学生对自身群体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一般性认识;三是大学生对自身个体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认识。这些认识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认识和理解,分析这些方面的状况对我们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成长和成熟、成才和成人教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课程是必要的。如果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们认识到了这类课程的重要性。这类课程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功能的理解的调查中得出结论。

按照中心设想,思想道德素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所承担的任务上: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三是进行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这些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人文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调查了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认识。有高达80%的学生认为这类教育发挥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其他作用按选中率依次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规范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行为、扩展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的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大学生认为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而其中最基本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在有助于学生树立爱国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的观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并不认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十分值得注意。

2.大学生对自己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评价

在大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承担着多方面功能的同时,他们如何评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呢?我们可以看出,肯定自己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比身边同学或熟悉的人要高的大学生比例较高;而认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不如别人的大学生微乎其微。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这也表明他们认为,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

从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来看,其大概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英语课程、公共政治课程、体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那么,大学生是否了解学校开设的这类课程呢?以思想道德素养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为例,在回答“您是否了解学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的提问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实际上对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不是很清楚。在西方,这类课程往往称为“通识课程”。在课外的了解中,大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存在类似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存在质疑,这一点我们应给学生们讲清楚。

如前所述,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日本的“理想的人”的教育还是英美的“好公民”的教育;无论是法国的“有教养的人”的教育,还是新加坡的“新加坡人”的教育,抑或是韩国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集团意识的“韩国人”的教育,所有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适应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这个目的上都十分明确。各国在进行社会所期望的人的培育中,在高等教育层面都是通过一定的课程来实现的。

(三)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途径的调查

对“您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来说,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途径还主要是学习性质的、理论性质的,能够意识到思想道德素养主要应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是少数学生。总的来说,今天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读书、听讲座到专门性必修课程的学习,从选修课程的学习到现代传媒的使用等。从个人修养的获得来说,圣人们关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诲似乎把习得素质的途径和方法讲得很透彻了。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这方面的修养也还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实现的,无论是读书看报还是听讲座,无论是专门课程的学习还是借助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思想道德素养教育也好,人文素质教育也好,都主要是个人进行自身人格塑造的内容,是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养成的。但是大多数学生除了“博学之”外,似乎没有看到“笃行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未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应当肯定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对这类课程的内容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形式设计还应当进行认真的考量。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把握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想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同学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对立起来的想法并不只是在学生中盛行,在许多老师看来,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似乎只有说教的成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想法不仅贬低了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而且使素质教育教学资源流失,同时,还把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对立了起来。我们之所以把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中来进行统一调查,就是在潜意识里存有一种纠偏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