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要创新红色文化场馆基地展示手段,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将过去的静态橱柜展示升级为动静结合的展示;进行情景模拟、亲身体验,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文艺品牌,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精神之美的双重变奏,在无形中接受红色文化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一)红色文化场馆基地要创新展示形式
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文化场馆的红色革命文物展示的是历史,要让现实中的人们从历史中找到情感共鸣和结合点,必须缩短历史和现实的时空距离。因而,要重视采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和新颖的陈列展示手法,把传统的“静态”展示拓展为现代的“动态”展示,把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外化出来,将红色革命文物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以主题鲜明、具有思想性与现实针对性的陈列展览震撼和教育人们,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们在娱乐中接受教育、磨砺斗志,使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首个提出“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采用三维造型艺术、舞美技术和声光电、多媒体等技术,以现代的展陈语言来表述红色历史。《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用艺术形式真实反映了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黄洋界保卫战等重大历史场景,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五百里井冈绿色风光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使红色陈列物从“平面化”变得富有“立体感”。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馆启动陈列改进项目,聘请重庆红岩联线专家编制了改进陈列方案。该馆在原“巴山烽火”陈列主题不变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补充和完善陈列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产品强化展示方式,强化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力,加强了展示手段和保护设施,提高了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通过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等形式提高景区吸引力
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化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重要通道。只有亲身体验的事物,印象才深刻,学到的知识才更加扎实明白的道理才能终生受用。因此,要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体验先行。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他们多数没有经历过那个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对革命历史既缺乏感性认识又有较少的理性思考。红色旅游体验是红色旅游者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事物、事件的直接观察或者参与并形成感受。通过运用体验式教育,重新设置历史情境,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作用,让人们身临其境,将情感和灵性融入红色旅游产品之中,深刻感受、体验和领悟约以文化,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理想信念。
当下,许多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再现情景、亲身体验或情景模拟,使旅游景区“活”了起来,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了红色文化育人的作用。在瑞金叶坪景区,一些游客穿上粗布军装和老区人民手编的草鞋,参与“送郎当红军”的生动表演。通过现场感受、亲身体验,人们似乎回到那个军民情深、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悟当年革命根据地广大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共同御敌的精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鼓励。在井冈山走一小段红军小路、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吃一顿红军套餐、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看一场红色歌舞;在赣南赏客家舞、品农家乐;在赣东北看《可爱的中国》;在延安通过重新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全国战争的情景以及他们的文化生活,或策划革命战争场景等一些参与性节目,如游客穿红军服、学唱信天游、摇木纺车等,尽情体会陕北的独特风情,切身感受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些都使革命传统教育浸染无数游客,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必然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打造红色旅游景区优质文化品牌
在多样多元文化背景下,要使红色文化“化人”的功能有效发挥,就要打造文化品牌,实现红色文化产品占领市场,能够成功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被他们接受。像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大片、意大利的足球联赛、德国贝塔斯曼的图书出版、日本的动漫、英国的流行音乐、韩国的电视剧等产业品牌,无疑增强了其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发展红色旅游也要如此。各级革命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展览馆等单位要围绕文化育人的中心任务,挖掘自身潜力,创作出富有自身特点的图书、影视剧等精品。比如西柏坡推出大型实景剧《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重庆红岩联线推出了越剧《红色浪漫》、儿童剧《小萝卜头》、话剧《天下为公》、京剧《江姐》《张露萍》等以革命历史为主题内容、反映革命精神的红色经典作品,这些都使人们在直观生动的观赏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以及人生的启迪。
(四)努力拓展红色旅游区资金渠道
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展示手段、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开发、开展对导游和讲解员的培训工作、聘请专家进行宣讲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红色旅游发挥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所以必须拓宽景区投资融资渠道,使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对此,一方面要把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利用所需经费纳入国家财政计划,景区所在地政府要加大对景区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革命边穷地区的重点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场地的开发,政府应该拨出专款。另一方面,要拓宽民间、企业等投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市场机制引入红色旅游发展之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与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以资本运作形式,将红色旅游开发项目通过合作、招标、控股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吸引资金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争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此外,景区所在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主动性,将红色旅游优势转为红色产品优势,扩大市场占有比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之后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通过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创新红色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示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等方式,使文化育人的价值得以实现。
红色文化是物化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是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改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先进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铸造精神和灵魂,思政育人是红色文化最根本的价值。
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的导向价值、精神动力的激发价值、道德品质的示范价值、健康心理的保障价值。在现实中,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存在宣传教化形式化、宣传渠道单一、开发利用低俗低层次、宣传上出现恶搞倾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市场经济的影响、多元文化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误导,以及教育对象主体性、差异性增强给红色文化育人带来严峻挑战。要保证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我们应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先进文化引导和区分不同层次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青少年、人民群众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红色文化主题创建活动中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要创作红色文化精品,利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并加强整合,开发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