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公私观的主要特性

二、共产党人公私观的主要特性

(一)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

当今社会,利益群体纷繁复杂,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政党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政党形态各异,但从根本属性角度上来看,主要体现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两种形态。应该说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往往其宗旨、利益也不尽相同。就实质上而言,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引领着人们不断取得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其根本利益与人民、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体现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党,也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力量。中国共产党人除合理关切的利益外,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一定程度上讲,其从根本上保持了党的利益与无产阶级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核心利益,可以说它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捍卫者和践行者。党的宗旨要求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奉行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但这与其追求合理关切的正当利益并无矛盾,这里的合理关切利益是指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利益。在公私观方面,马克思主义不仅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并且充分肯定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满足对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也不例外,它同样也承认党员干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制定党纪国法引导党员干部实现、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正当利益。

(二)公私观形成的双向性

共产党员公私观的形成,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外在的客观环境,二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共产党员公私观的形成也是不断内化和外化的结果。人本质上而言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社会属性和阶级性。共产党员的公私观是在其所处的客观外在的社会环境和相应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思想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实的客观环境和外在条件对共产党人公私观的形成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离开现实环境就会缺乏实现其公私观的外在载体和条件。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性作用,能够积极地改造和影响外在的社会环境。

(三)公私观形成的互动性

共产党员的公私观的形成是一个经过不断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形成习惯、社会实践、提升观念等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公私观的形成具有内化和外化互动的特点。共产党员的公私观的形成实质上就是将自身对公私利益的认知外化为社会实践,形成习惯性选择,进而不断提升公私利益认知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在其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共产党员利益观提升的中介,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路径。共产党员公私观一旦形成必将对实际的公私利益选择产生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稳定牢固的意识和观念,进而形成公私行为选择。这种通过内外化互动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征是共产党员公私观形成过程中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