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

三、运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

当今社会,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交流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多媒体化和个性化服务是新媒体的主要优势。结合这些优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运用多种先进技术设计红色网站、建立网络红色旅游馆、开发红色游戏、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等无疑有助于扩大红色文化的受教育面,促进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增强先进文化的传播能力。

第一,运用多种技术设计美化红色平面网站。比如中国红色文化网、重庆红岩联线等,通过开发红色文化网站,将真实的史实资料、有历史印迹的图片、拍摄的红色音像资料、红色故事等放在网页上,及时发布与当地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和新闻,使人们只要上网就能够阅读、浏览、下载红色文化信息资料,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开展红色文化论坛,随时随地接收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尽享红色文化的“精神盛宴”。当然,建立红色网站还要考虑大众需求和接受习惯,要运用声音、视频、声像等符号媒介,可以在红色文化网站上设置一些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和背景的游戏。

第二,创办红色虚拟旅游立体网站。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通过利用全维模拟技术如4D技术,再现现实景观,构建虚拟旅游环境,使人们相隔千里就能实现对红色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如同身临其境进行实地旅游一样。比如中国网络电视台建立的300多个网上展馆,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就参与红色旅游的平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党史频道推出了4D网上虚拟党史人物纪念馆,大量翔实生动的文字资料及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革命英雄人物的辉煌事迹。特别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红色旅游网络传播平台”正式上线,拉开了用新媒体手段传播红色历史文化,塑造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品牌的序幕,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宣教局等共同组织的“寻访革命足迹,弘扬民族精神”网上红色旅游活动拉开帷幕,该活动把革命历史知识与互联网时尚元素相结合,使网民通过网上红色旅游形式,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历程,加深了对党史、国情的了解。这些对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新媒体作为当今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有一些虚假信息、消极腐朽文化、恶搞红色经典等,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新媒体,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因而,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使其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具体而言,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做好网建工作,着力把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央视国际、新华网、新浪、网易等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权威信息源和强势传播媒体,并通过主流网站和样板网站形成示范效应并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建构开放、便捷的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系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加强网民道德自律的引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网上监控、制约系统,使不良信息在网上无处遁身;要正确认识网络渠道的重大意义,防止红色文化网站建设的形式主义化,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成为“形象工程”的牺牲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媒体成为人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新手段,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更有效地实现。

总之,文化育人的方式之一是要依靠教育。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同样离不开教育。只有加强对不同群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育人的针对性,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