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资源,促“红色文化”转“信仰力量”

三、拓展课程资源,促“红色文化”转“信仰力量”

很多学生对“红船精神”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彻,仅仅依赖于思政课堂学习很难充分理解其本质和哲理。为了更好地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培育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力量”,在实际的思政课中,应尝试拓展与“红船精神”相关的课程资源。

首先,挖掘社会“红船精神”资源。“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精神财富的体现,它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为群众着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现如今的大环境当中,我们身边不乏尽责奉献的案例,值得作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应将其和“红船精神”、思政课连接起来。大学生应以“红色文化”为指引,树立榜样,艰苦朴素,真抓实干,努力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贡献者。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应当以围绕“红船精神”开展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切入点,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群体能够主动参观游览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对红色思想文化的学习掌握水平,从“红船精神”所秉持的崇高理想中催生积极向上、动人心弦的正能量,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精神认同、社会认同,培养“四个自信”,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内核和自觉行为约束。

其次,提取校园“红船精神”资源。校园是大学生开展生活与学习的最主要空间之一,以多元化校园文化的设计,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生活当中,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校园“红船精神”资源。这种资源拓展到思政课中,让大学生人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感知“红船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通过开展“红船精神”读书会、演讲比赛、校园话剧表演、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快闪活动等,促进大学生树立强有力的创新、奋斗、自我价值实现、坚定理想信念等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力量”,在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使红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最有效、最生动的重要载体。

最后,提取创新创业资源。“红船精神”内涵中蕴含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大学生人作为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必须要提高其自身创造力,树立积极的开拓精神,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在创新创业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通过整合“九二派”企业集团、华为、独角兽公司等创新创业的正面积极案例,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宣讲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动力,在大学生中培育创新能力,大兴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以创新的意识、精神、眼光、勇气、智慧攻坚克难,以创新创业精神铸就新时代新业绩,积极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