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资源
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永不褪色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红色文化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度忧患意识的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和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当下,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听党话、跟党走,要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这种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既是红色文化形成的重要渊源,也是红色文化始终高举的精神旗帜。
诞生于中华民族艰难环境中的红色文化,包含无数共产党员和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浓厚的挚爱之情,是他们将满腔的热血和奋斗的汗水铺洒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崛起的道路之上,才造就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无数丰碑,这种爱国之情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涵。红色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在“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革命岁月,红色文化吹响了奋勇向前的号角,激起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在各阶级、各阶层踊跃参加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火热年代,红色文化唱响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主旋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民族复兴”成为响遏行云的时代强音和激动人心的美好梦想,红色文化谱写了和谐中国的华彩乐章,抒发出了人们的时代真情。一代又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怀着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谱写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的伟大史诗。
在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与否已经成为检验公民行为得失的基本标尺。通过红色文化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人物、革命故事,以及红色革命遗迹遗址、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有助于激发人们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比如近期热播的红色文化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在全国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番具有爱国主义之情的“马克思主义热”。特别是对于今天“00后”的青年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富裕,对于前辈的奋斗历程缺乏切身感受,运用红色文化题材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他们真切体会前辈的爱国主义情感,塑造爱国主义精神,继续继承前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忧党兴国意识
忧患意识是一个人发展进步的内在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撑力,同样更是一个政党兴盛繁荣的可靠护身符。是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深层次上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忧患意识的党,也正是这种高度的忧患意识使我们党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考验,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忧党兴国资源,强烈的忧患意识、浓厚的兴亡责任感和深远的洞察力是红色文化中极为重要也非常突出的内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时时激发人的志气,砥砺人的意志,提升人的信心。当前,我们要借助传承红色文化这一平台,增强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防止精神懈怠,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以忧国忧民忧党之心加强自身修养。
红色文化忠实记述着我们党忧以天下的光辉历史。透过红色文化,我们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勇担历史使命的生动画卷。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我们党时时刻刻在忧患中成长、在砥砺中奋起,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我们党是从局部执政逐步走向全面执政的。
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