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价值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价值所在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摆脱迷茫的精神信仰,因而这种精神教育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自觉唤醒。具体对于河北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引领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红色文化精神蕴含革命理想主义内涵,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我们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文化,然而一些低俗文化也乘虚而入。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军队和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正是依靠着坚定的理想信仰。红色文化经过艰苦的革命年代磨砺,在新时期又逐渐涌现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凝结了共产党人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牢“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对河北红色革命遗址的参观,进一步让学生深入感受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让大学生自觉坚定政治立场和信念。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文化蕴含的英雄主义事迹和高尚的人格典范,鲜活地诠释了人生价值所在,可以教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完成长征——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最终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当前高校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不高,学业、爱情遇到些许打击,就抑郁寡欢、颓废消极,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这样的人生态度将严重影响青年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长征过程中生动的人物、事迹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体会“苦中作乐”的精神,也能够使大学生感知大局精神。
河北红色文化中的突出代表——西柏坡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就包括:“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创新精神;“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艰苦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在革命年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也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学生应当学习西柏坡精神,敢想敢干、开拓创新。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
根据当代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以当代大学生为基础,从多角度进行完善,促使红色文化与思政课进行融合,提升教育质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理论授课方式僵化、教学实践方式单一等问题。首先,应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例如将传统的经典教材与现代的国家公祭日活动、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结合起来,可以增添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其次,在进行思政课程教育过程中,积极以河北红色文化为基础设置选修课以及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鲜明属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在进行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凸显学校与地域特色,通过红色文化的历史画面提升学生的意识,实现其精神思想的提高,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再次,红色影视歌曲等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生动直观,在理论讲授中适时穿插红色素材,可以减少思政理论课空洞的说教,增加课程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最后,红色文化中生动的人物事迹和革命遗迹具有独特的红色魅力,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走访仍然健在的老兵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老兵身上的革命精神,这不仅可以延伸和补充思政课程内容,也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将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的功能的发挥,我们必须找准问题、精准解决,才能真正运用好河北红色文化这座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