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保障。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意识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对于积极参加红色社团、红色文化活动的学生予以奖励,并作为评优入党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而外在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红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辅导员的培养,特别是定期进行河北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高校也可以结合思政学科具体特点,完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可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激发教师深入研究河北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在实际教学中适时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二)创新河北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多维度多视角展示河北红色文化魅力,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进课堂,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适当加入PPT、红色视频,并组织学生开展课上小组讨论或者诸如“平山拥军传统”这样的主题调研,收集、整理并撰写有关的红色传记;在讲解三大战役、百团大战时,也可以讨论总结西柏坡在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太行地区游击战的特点等;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可以多从爱岗敬业、友爱互助等方面体现出平凡人身上的可贵品质,也可以结合“两弹一星”课程内容,融入现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突出敢于超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其次,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针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兴趣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红色微博、红色微信、红色QQ等新的“95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一些优秀的红色歌曲、红色访谈纪实视频,用生动的历史资料展示战争中的人和事,将课本中那段光荣岁月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中,真正取得“触动灵魂”的效果。最后,注重红色文化的体验,可以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将课堂搬到纪念馆,提升教学内涵;也可以在红色纪念日通过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
(三)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红色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搭建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纽带,可以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第一,在校园建立红色人文景观。比如校园景观区放置红色人物塑像、教学区悬挂红色诗词、建立红色班级制度等,并通过校园广播、教学生活区电子屏幕、校园宣传栏等形式展示,让校园各处映衬红色文化。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社团、党团活动。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成立一些红色学习研究性社团,比如石家庄学院的西柏坡精神宣讲团、河北师范大学的西柏坡·新生代社团等主要是通过高校团委组织领导、学生自主活动、专门老师指导,开展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在红色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党日、团日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意识到自己作为党员、共青团员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将红色文化注入校园学术研究中。高校可以邀请国内红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作相关的学术讲座,比如石家庄学院邀请长治日报社高级编辑狄赫丹主讲“长征路上的记录与感动”等,这些学者的亲身经历和思维涵养都可以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学校还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课题研究,比如石家庄学院的西柏坡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到河北红色文化的研究中,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热情。第四,建立健全校园红色网站,可以在高校校园网上建立“红色摇篮”等类似的红色专题网站,开设红色文化主题专栏,比如“红色伟人”“红色故土”“红色影视”等,红色网站设计的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将河北的红色风光、民生人情放到网上,将全国尤其是河北的热点、焦点问题放在网上进行互动讨论,但需要同时配备具有较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度的管理人员,对于敏感、偏差的言论要及时加以引导,才能真正营造健康、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
河北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河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