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践行共产党员公私观教育的价值
(一)坚持公私观教育寻求最大公约数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践行共产党员公私观首要的是做好高校基层党员同志的公私观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党员同志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水平是其首要工作。如我们党开展的“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增强党员公私观的有效方式,其目的主要在于复杂环境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党员同志的自身理论修养,提升其社会集体利益观念。“五心教育”中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既是指导广大党员同志的生活和工作指导准则,也是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要求,其很好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公私观。“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执行能力和整体素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改进作风、精神面貌、工作水平,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努力营造加快党的建设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党才能始终保持奋进的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就要从生命根基的高度,去深刻理解认识新形势下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历史意义,既要理解它对增强个人党性修养的意义,也要深刻认知它对践行共产党员公私利益观的现实意义。
(二)以党员公私观教育为突破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思想政治教育首位。高校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党员公私观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理想信念的教育。以党员公私观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寻找公私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契合性,积极回应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找准与大学生利益的交汇点和思想的共鸣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以公私观教育为内生点推进思政课程的守正和创新,在课堂传授中以公私观视角阐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准确把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能力,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坚持以“为公”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四个自信”,争做为实现“天下为公”、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