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李兰兰.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热娜古丽·艾尔肯.新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银川:北方民族大学,2021.
[3]段冬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8.
[4]王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可行性[J].中外企业家,2014(30):184.
[5]王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428.
[6]王艳.浅论大学文化的使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6):18-19.
[7]李维昌.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当代中国利益多元化背景的考察[D].昆明:云南大学,2010.
[8]涂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江西教育,2020(30):7-8.
[9]宋怡诺.论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品位·经典,2021(4):85-87.
[10]李绮.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02.
[11]石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2]韩忠岭.红色歌曲国家精神塑造与当代传播价值探析——《我的祖国》音乐文学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1-5.
[13]鄢姿.关于加强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142-146.
[14]马静.实现中国梦与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探析[J].学理论,2014(29):105-106.
[15]刘玉标,马静.关于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25-29.
[16]韩承鹏.进一步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效[J].党政论坛;2019(7):45-48.
[17]辛志军.论陕西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8,5(31):341-343.
[18]马静,刘玉标.红色文化发展坐标论析[J].理论探索,2012(2):43-45.
[19]赵婷.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0]王雅霞.浅谈德育的开发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7-98.
[21]欧家芬.广西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22]马静.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2):16-20.
[23]马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传承红色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实事求是,2015(3):92-95.
[24]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5):93-96.
[25]刘玉标,马静.提升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5):79-82.
[26]马静.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红色文化科学发展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10):199-202.
[27]马静.浅议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及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97-101.
[28]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29]马静,刘玉标.浅议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5):35-38.
[30]何昕,潘利锋.传统红色文化模因在新时期的变异与顺应[J].河北学刊,2012(4):186-189.
[31]陈慧萍.高校大学生第三课堂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
[32]李琴.利用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33]宁锦峰.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思考[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34]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5]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02).
[3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7]邢华.用“红船精神”砥砺共产党人的初心——访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肖纯柏[J].党员干部之友,2018(2):14-15.
[38]邓崔琼.“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汉字文化,2019(14):103-105.
[39]汤媛,傅琼.“红船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153-156.
[40]牛涛,曲士英.“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维度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15-19.
[41]王锐.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N].甘肃日报,2017-12-27(001).
[42]刘丹,张多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8-39.
[43]赵山,王小云.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在“微时代”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6(33):48-50.
[44]王东光.“微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94.
[45]张金鑫,张国启.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逻辑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2):86-88.
[46]陈婷,安建平.微时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6(5):183-185.
[47]郭娜.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转变探讨[J].科技资讯,2014,12(27):232.
[48]黄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文化学刊,2015(3):13-20.
[49]邹立娜,崔玉,柏顺.运用网络开展高校团员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71-72.
[50]刘华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8-9.
[51]李凤堂,生命主体性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J].当代教育科学,2016(20):21-24.
[52]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1):77-78.
[53]徐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2):8-9.
[54]郭娜.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转变探讨[J].科技资讯,2014,12(27):232.
[55]黄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J],文化学刊,2015(3):13-20.
[56]邹立娜,崔玉,柏顺.运用网络开展高校团员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71-72.
[57]刘华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8-9.
[58]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1):77-78.
[59]李廷宪,郭超.用系统思维指导“青马工程”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9(2):58-62.
[60]龙飞.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61]胥城墙.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例[D].贵阳:贵州大学,2019.
[62]杜刚.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8.
[63]徐朝亮,周培炎.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7):98-100.
[64]李艺潇.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4):50-54.
[65]李延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6]王宇.高校“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广东蚕业,2017,51(7):65.
[67]程海礁,梁占方.燕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河北精神”培育问题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30(2):74-76.
[68]王奇,吴秋明.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的红色基因传承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21(6):17-25.
[69]孙炳芳.河北红色文化生成源流概述[J].传承,2010(24):10-11.
[70]孙炳芳.何群.河北红色文化生态体系简论[J].地情研究,2010(10):31-32.
[71]于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2018(3):97-98.
[72]彭恩胜,方志新.中医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6(12):94-96.
[73]孙光荣.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0):3-6.
[74]毕海燕.论高校文化素质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34-36.
[75]杨威,宋毅,崔辉,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定位[J].医学与社会,2008,(2):60-61.
[76]盛亦如,钟孟良.中华医德风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77]《十谈》编写组著.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8]胡广涛.浅谈电影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功能[J].电影评介,2006(24):77-78.
[79]王晶洋.红色引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5):8-9.
[80]韩平.公私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内生点[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9(9):93-98.
[81]刘洋.高校提升传承红色基因传承实效的两大着力点[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8):95-101.
[82]赵继学.红色文化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价值与运用[J].戏剧之家,2020(10):155.
[83]王新学,宋一婷,周文铸,等.高校基层党建中的红色文化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1):17-18.
[84]辛翔.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2.
[85]胡爱军.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及应用[J].南方论刊,2020(9):45-47.
[86]刘捷.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发展模式思考[J].现代交际,2020(9):151-152.
[87]冯飞.十九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5):61-63.
[88]白雨可.“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作品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D].西安:长安大学,2013.
[89]程建宁,丁宏远,刘常仁,等.活着的马克思(升级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