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秉承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的一个根本价值理想,是无产阶级文化的核心价值原则,也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元素。我们党领导和推动的红色文化,始终把集体主义作为根本指导原则加以提倡和弘扬,始终以革命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统筹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学会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创造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集体主义原则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元素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离开物质利益谈道德的道义论和把道德立足于个人利益的功利论错误倾向,认为个人与集体是统一的,从根本和最终意义上讲,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阐释了集体对于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批判了以往虚假的共同体是对被统治阶级的桎梏,说明了个人只有在真正而非虚假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也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集体主义应该建立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既不是自我牺牲也不是利己主义,而是对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的一种扬弃。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扬的文化价值观,集中指向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自私自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是红色文化所倡导的重要价值原则。集体主义是政治素质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成为红色文化的鲜明标识和重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口号,鼓励无数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没有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就不可能取得革命和战争的胜利。
(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是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一种态度和看法,是一种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发展、巩固和扩大集体利益作为人们活动的重要目的的思想理论。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提倡集体必须尽力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我们党从来不否认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追求和抱负。尊重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不断满足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集体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并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和转型期,利益结构、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强调的公平竞争、效率优先、追求利益等与社会伦理强调的奉献、利他主义等发生了冲突,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受到市场经济的侵蚀和消解,不断被弱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保持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等问题。利己主义之风愈演愈烈,个人主义思想悄然盛行,许多人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因而人与人之间固有的温情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代之而出现的是人情的冷漠和麻木。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再像以往那样具有深刻的人性,富有伙伴精神,相反,人际交往越来越趋向于浅表化。
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也是我们党一贯反对的价值观念。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对个人主义及其危害性进行过深刻剖析。这种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把个人的待遇和享受看得高于一切、先于一切”。从总体上讲,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我们要继承、弘扬并发展红色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利用红色经典事例、英雄人物教育和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克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让集体主义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动力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但这种价值观不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是继承红色文化的集体主义因子,弘扬“人类大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从过去的“封闭”“孤立”逐渐走向“共在”“共生”,人们生活在共同的利益之下,不同地区和国家被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根无形的链条连在一起。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和危机,需要人们共同解决,需要人们发挥“人类大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