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三、改善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一)培养科学的网络观

互联网的世界充满着未知性和吸引力,对于学生在思想和观念方面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当前的高校生群体中,个性的发展越来越鲜明和普遍,很多学生对于自身个性的追求极为看重。互联网能够为广大大学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场所。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许多信息,而其中不免有一些信息存在着不健康或者是消极的意味,这对于大学生在世界观的形成上存在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结合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网络观,这样才能推动高校的思政工作建设,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规划中不至于走弯路。

除此之外,互联网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恰当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断得到丰富。同时,教师在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及时了解学生日常的网络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情况,还能够形成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

(二)构建教育专门网站

网络技术已经日益发达起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互联网能够为师生之间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由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专门的网站成了辅助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真正实现了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建设。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开始建立了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网站没有有效结合互联网和高校教育的优势,没有成功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不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如何发挥网络技术的重要优势,在建立教育网站之后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改善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的重要一点。首先,在网站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不能枯燥无味,应该充分利用网上的各项资源,例如图片和音频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该网站的关注度。其次,学校在规划网站内容的时候应该加强网站的亲和性建设。例如学校在经营这个网站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和教师身边发生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最后,高校组织网站建设的时候,还可以不定时举行关于思政网络视频设计大赛,要求学生结合教育和网络的特点进行设计,进而达到提升网络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三)规范学生的上网秩序

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类型: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互联网思想教育政治。信息技术对于这个社会的影响已经十分广泛,高校教育领域也成为互联网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向。互联网对于高校学生在言行举止和思想方面的影响已经十分广泛,其中不乏出现一些消极的影响。互联网涵盖了大量的信息,很多人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产生的一些犯罪行为是互联网消极影响的典型案例。因此,如何规范学生的上网秩序是发展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首先。相关的国家部门需要加强对于互联网的立法工作,约束高校大学生日常的互联网活动。其次,高校需要及时建立互联网的管理规范。将大学生的学习和高校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结合,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互联网活动。在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建设中,进行制度建设属于高校互联网建设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在学生互联网思政教育事业建设中进行体现。最后,学校还需要进行文明上网以及健康上网的互联网文化建设。学校还需要在校内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文明上网等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在互联网活动中能够找到最佳的位置,建立文明的上网习惯。

信息技术能够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以目前高校互联网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影响情况可知,该技术能够实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工作渠道,灵活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牢固的学习信心,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强的探索性,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