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可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可行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规定了实践准则,并且进行了理论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他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已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所取得的成果恰好为此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一,发挥党的核心指导作用,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从而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党委把如何培养大学生,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放在首位,对其进行理论指导,作出科学规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同时改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党委应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育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把具体教育方案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党委必须从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政工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等方面入手,力求在高校形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工作作风认真的高素质队伍。规范制度,主要体现在党委工作态度要认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规范,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首位。大学教育中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教师们在思想上作出明确要求,规定设立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参与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因此,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对教育的支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明确了他们的教育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