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体现状分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体现状分析

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过程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通过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成的重要要素,所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主体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的接受主体是学生,全面认识高校大学生客观存在的特点,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前提。

第一,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他们思想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生长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年轻人,经过多年党和人民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方面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应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做到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做到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第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的个人政治思想是有差异的,甚至有落后的。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和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色彩。个别人把“有用”与“无用”作为价值判断。主要是强调社会对他们的满足有多少,而不是强调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少。甚至有许多大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惜损害他人或国家的利益,违背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现状

教育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当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地位最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增长知识、升华理想,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举止都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匮乏的人,如何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就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就更不用说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了。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要解决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问题,所以必须具备丰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目前,大学都专门建立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希望能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最终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追求民主平等、诚实守信等道德价值,更加热爱教育事业,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安心本职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综合业务能力强,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成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相对优化,各高校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教组成梯次的队伍,学历以博士为先导、硕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主体建设的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还稍有欠缺。

一是没有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线”地位。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立场不是很坚定。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党政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一些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坚定,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向功利主义;有些高校在教学方面只重视智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不高;还有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不稳定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变动频繁,等等。

二是部分在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在言行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并按照高等教育法和有关高等教育规章制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教育背景、专业知识、亲身经历不同,导致个体呈现多样性,从而导致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出现差异。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重视经验积累和科学探索,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坚持学习,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

三是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教师队伍年龄差距不断扩大,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当下“90后”高校教师开始成为学校主力,一支充满朝气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已经在我国高校成长起来。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必须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当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成长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从而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意识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其次,他们主要是成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的心理矛盾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热爱祖国、民族感强、责任感强;另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上虽然积极追求进取,但是又过分追求名利。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大都有明显的竞争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追求都非常高。然而,有些人倾向于改变价值,功利化倾向严重。最后,当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生活经历简单,个人素质优劣并存。他们大多是借着改革的春风长大,然后从一个学校的大门到另一个学校的大门。简单的个人生活经历,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天真纯朴的个性特点,对工作都拥有高品质的愿望,连续和系统的学习使他们拥有更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愿意承受生活的失意、工作的挫折、失败的打击。另外,早期的文理分科造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缺陷,整体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