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牛其人
老牛是我们这所中学的一个小职员。往年,他每天坐在教务处一张桌子旁边抄写报表,或者用粉笔往教务处门口的一块小黑板上写开会通知。有时候,老传达病了,老牛还要替他打打钟——说是打钟,实际上不过是拿一把小斧锤敲击那挂在院子里一棵大槐树上,不知何年、何月、何地、被何人捡来的一段破铁轨,而全校几百名学生和教师就按照这段破铁轨所发出的“”响声上课、下课、放学、回家。
老牛是个初师毕业生,大号叫牛顺兴,并无任何别名——这是有案可査的。档案上还有一张他刚从师范毕业时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来,他曾经是一个老实、纯朴的青年,固然面相有点愣头愣脑,但也总还有点朝气,在眉宇之间不无可爱之处。可以想象:在那时候,他碰见妇女、老人拉架子车上坡,总会自动去帮一帮车;遇见小孩子要饭,只要口袋里有一分钱,他总会掏出来塞到那伸出的小手里;在街上看见有人吵架,总要站在旁边看个谁是谁非,有时候忍不住还要帮助受欺负的那一方说句公道话。总而言之,他曾经是一个单纯的、有热情、有棱角的年轻人。据说,他刚到这个学校(那时还是一所完小)甚至还教过课,他曾经站在讲台上,面对着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瞪着一双双虎灵灵的大眼睛的男女学生说古道今、侃侃而谈,当过所谓“小孩王”。然而,这都是遥远过去的往事了,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大家只能记得:老牛曾经是教务处一个个子不高、又黑又瘦、少言寡语、谨小慎微的小职员。一位数学老师,按照他那爱用统计数字来概括事物特征的职业习惯,曾经说过:老牛一辈子除了衬在里边的小裤褂以外,只穿过三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其实,严格地说,穿灰布衣服仅仅是老牛“风华正茂”即青年时代的事。刚刚过了30岁,他就觉得灰色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颜色有点太鲜亮、有点轻飘飘、不那么庄重、跟自己的年岁不那么相称。因此,他给自己规定:穿衣以蓝黑二色为限,而将灰色从自己的服色中排除。他原来穿过的灰制服——那套象征着他曾经年轻过、曾经像别的小伙子那样无忧无虑过日子、甩手甩脚走路的、穿得发白的破灰布制服,就交给老伴牛嫂处理,说清楚点就是:把它撕成碎片,或做小孩的尿布,或打成革褙化为一家大小的鞋帮、鞋底。
老牛一家五口,每月工资36元5角。像一切靠低工资过活的人那样,他每月过着“从手到口”的日子。但老牛花钱仔细却是出了名的。他每天一下班就回家,从不在学校食堂吃饭。只有遇到一种情况才是例外,那就是有了什么大运动,领导下了死命令:全体教职员一律在学校集中吃住。这时候,他才不得不在学校搭伙。在这种情况下,别的老师们为了弥补在运动中想问题、绞尽脑汁造成的身体亏损,总要比平常提高一点伙食标准,吃得好一点,即如生活费一时出现“赤字”,也只好等过了运动以后再想法填补。然而,老牛却是恰恰相反:愈到运动紧张,就愈是他勒紧腰带、厉行节约的时候。每逢在学校食堂吃饭,他就给自己规定:除主食而外,一天菜金以一角为度,早饭菜金二分,午饭菜金五分,晩饭菜金不得超过三分;如果凑巧晚饭是汤面条,则菜金一项可以豁免。每晚结账,倘若当天菜金少于一角,老牛就把这当作一项小小的胜利而暗自高兴一番。
不幸的是,老牛这种节衣缩食的宏图常常碰到阻力——阻力主要来自炊事员老周。老周生着两道浓眉毛、一脸络腮胡,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但由于终年在灶头烟熏火燎,养成了一点小脾气。伙员们为了他那可口的饭菜,对他那不定什么时候发作出来的脾气甘心情愿地容忍着。周师傅一片热心搞好伙食,这和老牛的节约计划碰到一块儿,不免发生矛盾,特别是在中午——这往往是周师傅大显本领的时候。这时,伙员们排成一字长蛇阵,老周嘴里叼着烟卷儿,一手掂着黑亮的炒勺,一手按着锅盖,马上就要亮出自己的杰作——就像诗人摆出了优雅的姿态正要开口朗诵他那得意的诗篇,艺术家正要揭开覆盖着作品的雪白的亚麻布、展示他那美丽的雕像的时候,老周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一个把碗端过来的却是以省吃俭用出名的老牛!为了少费口舌,老周先把价钱撂明:“炖羊肉,一份两毛!”
老牛已经把碗端了出来,后退不得,只得硬着头皮说:“我来半份儿!”
老周的浓眉毛动了一动,说:“不卖半份儿!”
“周师傅,我不爱吃肉。你随便给。给多给少,我没意见!”
老周要发脾气:“后边儿!”
有人替老牛说好话:“周师傅,给他打吧。老牛是出名的仔细人……”
也有人向周师傅呼吁:“大家学习了整整一上午,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老周只好捏着鼻子给老牛盛了半份炖羊肉,同时发出警告:“下回不卖半份儿!”
“下回再说下回的事……”老牛嘟嘟哝哝地说。要知道,他心里还憋着委屈哩。因为,在他那节衣缩食的大计划里还套着一个小计划:原来他那顶从一解放就戴起的旧干部帽早已被牛嫂撕掉打了革褙,他还想从一冬天的伙食费里再省出9毛5分钱买一顶新帽子。不料,他这个小计划还没有露头就被周师傅冲垮了,就像一辆破架子车撞上了一辆威风凛凛的坦克似的。
这样节衣缩食的结果,老牛永远都是那样又黑、又干、又瘦,永远穿着牛嫂为他裁制的上黑下蓝或者上蓝下黑的制服。而在牛嫂的缝纫艺术原则中,又是省钱第一、结实第二、美观第三。而且,哪怕一件新衣服,一穿在老牛身上,总是显得有点泡泡囊囊、不那么伸展。他走在街上,如果有人眼光偶尔落在他的身上,大概会认为他是一个勤杂工或者一个拉架子车的单干户吧。
关于老牛的“风采”,我再提示一点:当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那黑瘦的脸上常常带着一种谦卑的微笑,同时嘴里发出一种低低的干笑声:“嘿嘿!……”好像他为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一切,向对方表示衷心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