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场 廷训
(内廷。太傅公子虔正对太子驷进行教读,面前摆着一册竹简书。)
公子虔:殿下,这是鲁国孔夫子编订的《春秋》。孔夫子是出名的大人物,专门给中原各国君侯讲仁义道德、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太子驷:他干吗不到秦国来?我叫父王请他来。他要钱,给他钱。父王有的是金子银子。
公子虔:殿下,他不能来了,他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就是他活着,也不能来我们秦国。
太子驷:为什么?
公子虔:现在秦国让一个人给封锁了。
太子驷:谁?谁这么厉害?
公子虔:殿下,先不说这个。先念书。
太子驷:你给我说说,再念书。
公子虔:你先念书,我再告诉你。
太子驷:你说谁把我们封锁了?
公子虔:还能有谁?就是那个魏国人——
太子驷:你说的是公孙鞅吗?
公子虔:不是他还有谁?过去,咱们这些公子王孙,有井田,有势力,想要什么有什么:要粮食,奴隶种;要器具,奴隶造;要金银铜铁,奴隶开;想吃吃喝喝,奴隶端来;想听听曲子看看跳舞,奴隶给咱们解闷儿;谁死了,奴隶陪葬;要祭天祭祖,奴隶当牺牲;奴隶不听话,杀!那种太平盛世多称心哪,多如意呀!……现在,那个外邦人一来,全变了:奖军功,世爵世禄全不算一回事了;赏告奸,贵族连说句话也得小心了;改县制,贵族在地方上一点势力也没有了;开荒地,把井田都开乱了。听说以后田地谁种归谁。这不是把祖宗留下的制度连根挖掉吗?殿下,这全是公孙鞅一个人变法变的呀!
太子驷:老师,你别太伤心了!
公子虔:这个出身微贱的布衣小人,一步登天,当了左庶长,掌握了秦国的大权,把王孙贵族踩到脚底下,倒把那些种田做工的下等人抬举到了天上。这绝不是好兆头。现在秦国大人小孩子都在议论公孙鞅之法,而不说是大王陛下之法。他公孙鞅成了秦国之主,大王反而听他的话。连大王还是这样,你年纪轻轻的,将来还是他的对手吗?
太子驷:我杀了他,又怎么样?就跟你一剑戳死那个女奴一样。
公子虔:殿下,那可不一样。那个女奴不过是一个奴隶,杀了她没事。对公孙鞅可不行。一来,他现在有权;二来,大王还信任他。现在还不行。
太子驷:哼,我长大了再说!
公子虔:哎,这就对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太子驷:老师,天天念书,都腻了。你不是说要带我到郊外去打猎吗?
公子虔:(假意拒绝)哎呀,我都没心啦!
太子驷:老师,老师,带我去吧!
公子虔:大王问起来,你怎么说?
太子驷:我一定不说你。你告诉我的话,我对谁也不说。
公子虔:那好吧。明天出去,一来是打猎,二来也带你去看看:现在咱们秦国叫公孙鞅糟踏成什么样子了!
太子驷:这么说,你答应了?老师,你真好!
(内传呼:“大王驾到!”
(二人整装准备迎接。
(孝公上。)
太子驷:(行礼)父王!
公子虔:(行礼)大王!
孝公:我来看一看。阿驷,你们在干什么?
太子驷:太傅教我读书。
孝公:好,读吧。做一个太子、嗣君,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担当重任。公子虔,你对教育太子,要多多负起责任来。
公子虔:臣尽力在做,不敢怠慢。
孝公:你身为太傅,要引导太子多多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儒学那些虚词浮说,无补实际。孙武十三篇,李悝的《法经》,吴起兵法,这些倒是切合实用的学问。还有左庶长颁布的法令,都是重要的文件,你也要让太子学一学。不要舍近求远,引他一味钻到古书里。也不要因为变法之初,你和左庶长意见不同,就耿耿于怀,废其言而不用。
公子虔:是,陛下。
孝公:读书先停一下。我要跟太子谈一谈。
(公子虔行礼,下。)
孝公:阿驷,你身体还好吗?
太子驷:很好。有他们侍候着,我想念书就念书,想玩就玩。
孝公:也不要太贪玩了。
太子驷:是,父王。
孝公:阿驷,从变法以来,因为我国事繁忙,也没有多和你说话。现在你慢慢长大了,我很关心你的教育。你是太子,将来担子很重,要早一点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我们秦国祖先原在西北边陲之地,艰苦创业。到了穆公,打败了晋国,向东发展,才能饮马黄河。不幸后来几代,大权旁落,一些元老贵族把持国柄,任意废立国君。魏国乘我国内乱,夺去了我国经营了三百年之久的河西之地!关东诸侯欺我偏远,骂我们是“戎狄之国”,不许我国参加中原诸侯的盟会。十六年来,我继承你祖父的革新事业,要使秦国富强起来,洗刷我国受到的奇耻大辱。左庶长虽然是魏国人,但他辅佐我变法革新,一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为我们秦国出了大力,变法收到了很大成效。这是我们秦国走向富强、成就王霸之业的基础。阿驷,你要体念创业的艰难,守成之不易,要懂得变法革新的深远意义。现在我很关心你的教育。公子虔、公孙贾是世族元老,按身份说可以做你的师傅。但是他们对变法有不同看法。我担心这会对你的教养不利。我在考虑是不是让左庶长做你的老师。
太子驷:(忙推辞)不,父王。谢谢你的关心。左庶长国事太忙,恐怕没有时间教我读书。况且我也跟两位师傅熟了,别再换人了。父王想让我学兵法,就再加上一本《孙子兵法》好了。
孝公:关于谁来教你的事,我再慎重考虑一下。
(侍者上。)
侍者:左庶长求见大王!
孝公:请他进来!(侍者下。)
商鞅:(上,行礼)大王!(向太子驷拱手)太子!
孝公:左庶长,有什么事吗?
商鞅:是这样:刚才有人送到我那里一个受重伤的女奴,是公子虔家里的。她向官府报告了公子虔的违法活动,公子虔听说以后,就把她刺杀了!
孝公:竟有这样的事?
太子驷:公子虔是我的老师,他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会随便杀人的。
孝公:阿驷,你小孩子家,不要乱说!
商鞅:太子,这件事我查问过了,千真万确。
太子驷:就是真有这事,杀了个把奴子,又算得了什么?
孝公:胡说!想当年你祖父献公在世,一即位就废除了拿人殉葬的陋习。这表明了先君爱惜人力的遗愿。你小小年纪,什么时候养成了这种草菅人命的坏习气?现在变法以后,任意杀奴是有罪的。
(太子驷不高兴地走到一边。)
商鞅:(继续报告)还有——
太子驷:左庶长,人家都说你不讲仁义道德,“刻薄寡恩,专以刑杀为威”。你到我们秦国做官,可别随便冤枉好人哪!
孝公:(生气)你放肆!
商鞅:大王息怒。(对太子驷)殿下,你这些话,都是谁告诉你的?
太子驷:没人告诉我。我这么大了,我自己还不会说话吗?
商鞅:陛下,太子年龄小,刚才这些陈词滥调,不像是他自己的话。一定是有人拼命用孔丘那一套向他灌输,把太子教坏了!
孝公:阿驷,刚才那些话,是公子虔教你的吗?
太子驷:(边说边后退)不是他教的!不是他教的!是我自己说的!
(在后退中,碰落案几上的竹简书,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孝公:(命令)拾起来!
(太子驷把竹简拾起,交绐孝公。)
孝公:这是你今天读的书吗?(翻阅)《春秋》!——这种鲁国旧史,断烂朝报,读它何用?
太子驷:老师说,这是好书!
孝公:孔丘讲的是仁义道德那一套空话。当今诸侯力争,用他那一套空泛道理来治理国家,是要亡国的!
(太子驷局促不安。)
商鞅:陛下,孔丘这种书本来就是害人的东西。一个人受了它的毒,害了一个人;一家人受了它的毒,害了一家人;一个国家受了它的毒,就害了一个国家!(太子驷溜下。)
孝公:对。这种误国害民之书,不能让太子再读!(将竹简书丢在地上。)
商鞅:陛下,最近一些仇恨变法的奸民聚集咸阳,起哄闹事。我已经把他们抓了起来。其中有公孙贾。经过审问,他们招认:公子虔是暗中操纵的主使人!
孝公:哦,还是他!
商鞅:陛下,那些不法贵族最怕废除井田制。我们正是要废除井田制。开封疆阡陌的法令已经拟好了。是不是颁布出去?
孝公:愈快愈好。先在咸阳附近实行,再通行全国。
商鞅:(兴奋地)好,这样一来,那些不法贵族活动的基础就连根铲掉了!
(孝公点头。幕。)